(心田小憩)調整 邱文
生活,看似是每天重複又重複的規律,箇中,其實有着不斷學習、調整的過程,來「糾正」一些要素,思維的、行為的,然後,以「新」的自我,新的思維格局和行為,迎上新一天、新勢態。
忽然覺得,人工智能大模型出現,其實,它也是在編程中賦予不斷「學習」,掌握數據來完善「輸出」的結果。看起來,真的跟人的生存生活有着同一「道理」。只是,一個是血肉之軀,有生老病死;一個則是機器擬人化,由電力作動能運行不息而已。
想想,當中相同相似之處,是不斷吸收新知識新數據,再與原有的重新組合,形成「新」的「結論」。當人在生活、學習,待人接物中有了新的元素供激發調整「機制」,那麼,便能「創新」以新思維新視野看待內在和外在環境,以至內外變化多端的複雜場景,從而確立怎樣應變,完善個人、群體的發展,走向所設定的目標。
這種調整,對於日常重複又重複的事物,有時候,是常態不變;可是,當觸動了認知,認為有新元素來提供糾正空間,又能從不斷的重複中找到「突破口」,作好了適應內外變化的調整,迎上新的勢態環境。因而,日常,並非一成不變,而是,要看看有否新元素激發調整機制從而由內在生成動力求變應變罷了。
先賢智慧說「讀書百遍而意自見」,正好說明了儘管重複地讀一本書、理解一番話,可是,讀着讀着,重複又重複,便會在理解、認知上有所調整,不斷刷新對所學的思考,提升境界。
世界變亂交織,我們處身和平安祥環境,但,在跌盪時期,其實,個人而言,還是不斷調整對外界的認知,看待世界大變局的演化,做好個人生存發展的調整和規劃。也許,這才是人類能夠歷經大自然變化而不斷適應自然,生存發展起來的重要力量,卻在日常中未加以注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