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聖淘沙島:色拉蓬山碉堡(上)  圖文/平川

 這次要帶大家去探索的地方,是新加坡聖淘沙島上的色拉蓬山。二戰時期,該處曾經是軍事要塞,故築有炮台、碉堡和隧道等工事設施,二戰之後,一直被荒廢,現在成了探索者的天堂。

 先讓筆者簡單地介紹一下聖淘沙島,它最初只是一個小漁村,名為「勿拉江馬地島」,馬來語是「絕後島」之意。1967年,英國人將該島交還給新成立的新加坡政府。1972年,新加坡政府決定將該島開發為旅遊景區,並根據公眾的建議,為該島重新命名為「聖淘沙」,馬來語是「寧靜」之意。島的南岸有超過2公里長的海灘,島上有二戰時期留下來的西羅索炮台、兩個高爾夫球場和七間酒店,其中包括聖淘沙名勝世界和環球影城主題公園,每年都吸引大批遊客到訪,是一個很受遊客歡迎的新加坡島嶼和旅遊勝地。

 在英國統治時期,色拉蓬山上的碉堡,是用來保護新加坡的眾多防禦工事之一,它曾經威懾過海盜和外國的入侵者,但時至今日,這座日久失修兼又有155年歷史的碉堡,已經十分殘舊,而且它的地基已經處於不穩的狀態,所以在它的周邊,已經豎立了禁止內進的警告牌,可是越是警告,就越是吸引友人的好奇心,他決定要去探索這個被遺忘的碉堡廢墟,而我自然是選擇追隨了。其實到新加坡色拉蓬山上的碉堡探險,無疑是一次冒險之旅,不過有了上次探索馬西嶺碉堡的經驗,心裡多少是有了個譜,只是在行走其間,還是要特別小心謹慎的。

 出發之前,我們參考了不少相關的行山指南,也比較了多條路線,最後決定乘海灘電車到達巴拉望海灘,再轉乘巴士到達伊頓公學,在學校與高爾夫球場之間,就是通往色拉蓬山及其廢棄的防禦工事的路線了。我們一直沿著小路前行,其間穿過了一條很短的隧道和森林區域,大概行了10分鐘,路上便出現雷達和天線的設施,就一如指南所述,那時我們便可以確定沒有誤入歧途了。不久,路上出現色拉蓬山路的路牌,接下來,我們知道是開始要攀山了,幸好山路是柏油路,比較好走,只是因為道路並不寬敞,而且有來車,行走時要特別注意靠邊走,切莫走在路中間,否則是隨時會有被車輛輾斃的可能。

 那天我們去到色拉蓬山上,在叢林的深處,發現了隱藏著的色拉蓬碉堡。我們經過一排又一排的殖民時期遺留下來的建築物,它們有些給蔓生的藤蔓沿著風化的牆壁爬行,相信假以時日,藤蔓勢必把整座建築物重重包圍;又有些房子的頂上已長滿了植物,門窗卻被封上了鐵板,可殘破的牆身卻滿是塗鴉。繼續前行,在叢林裡發現一些破爛的建築物,它們有些的屋頂已經塌陷到屋內,而有些的外已經搖搖欲墜,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