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里斯本走過的文學地景中,真正有比較多閱讀和觀賞經驗的作家其實是一九九八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薩拉馬戈,手邊能真正拿得出實體書的就是他的《盲目》(又譯《失明症漫記》)。二零一零年,薩拉馬戈在西班牙的蘭薩羅特島辭世。其後原本設於西班牙的薩拉馬戈基金會的會址,便定點於離商業廣場不遠的尖石屋內,在展覽館於二零一二年開幕前,薩拉馬戈的骨灰於二零一一年六月十八日他逝世一週年紀念當天,被埋於尖石屋前地的橄欖樹下,以表達薩拉馬戈重歸故土。
如果沒有特別留心,那棵樹也就是個走累了坐下來納涼的好地方,因為是旅遊區,中午時份就特別多人喜歡坐在那裏。如果細心看,則看到踩在他們腳下的,還有薩拉馬戈的生卒年份,一個大象的腳印以及一句葡語「Mas não subiu para as estrelas se à terra pertence」(沒有上達星宿,因他屬於大地),這句話正來自薩拉馬戈的作品《大象旅行記》(或譯《象徵之旅》),加上來自薩拉馬戈出生地亞速伊的橄欖樹,這些都在表明作家一生的理念與信仰。
薩拉馬戈始終堅持自由意志共產主義理念,他的創作永遠扎根於國家與人民,但亦由此得不到當時葡萄牙社會和教會的認同。他自一九九三年起就跟他的西班牙老婆到他鄉生活,既是不滿於九一年《修道院紀事》一書被當局於歐洲文學獎提名中除名,也是為了避免繼續面對媒體、宗教和政治的爭議,並在安靜的環境中重新投入創作,最終寫出了《盲目》等後期代表作。在那句類似墓誌銘的句子裏面,「沒有上」,那是他對基督教會的一種「回應」,因他至死都不需要「天堂」,他的心裏只有祖國與人民,他只想與他們永遠在一起。
尖石屋建於十六世紀中期,一七五五年里斯本大地震中部分損毀,到二十世紀末期才開始重修。現時地下層為古羅馬時期的考古遺址,上層則有展覽空間、書店和活動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