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埠的滅蚊大陣仗  圖文/阿潔

 7月的倒數第二天,從青茂口岸出境,在經過內地海關的崗位後,還沒上擺渡電梯前的中間廊柱邊,突然比平常多出了兩張小條桌,每張桌子上,又擺放兩支驅蚊水。廊柱和桌子上,都貼有溫馨提示:請各位旅客噴驅蚊水,預防基孔肯雅熱。

 有的旅客,只是好奇的走近看一看,而居住鄰埠珠海等內地的外勞以及澳門市民,相當部分則會拿起驅蚊水,往裸露的腳部與手臂上,噴一噴。

 稍微留心珠海社會新聞的人可能都曉得,近段時間,珠海已出現多例基孔肯雅熱疾病。據說,這是一種急性傳染病,通過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叮咬傳播。基孔肯雅是非洲坦桑尼亞南部的土語,意思是「令人彎腰屈背」。患者往往因關節疼痛而出現此典型體態。1952年,基孔肯雅熱首次在坦桑尼亞暴發,六十年代蔓延到東南亞,1987年,中國出現首例病倒。今年7月,廣東佛山單週新增超3000例。大有來勢兇猛之勢。

 以前的一位同事,辭工返回珠海後在社區上班。昨天在與我微信聊天時,抱怨說,天天上門宣傳防蚊,並且還不只嘴上講一講,還得動手幫居民翻盆倒罐。尤其是陽台上和樓頂的綠植盆栽,又大又重,總怕底部有積水,總要一一挪移一一翻動。天天累到汗流浹背,腰痠背痛。她問我,如此大費周章,是不是過度緊張了?

 那天上班時和同事聊到此事,一位住在珠海西區斗門的同事說,他們那裡已經發出告示,要求大家連續兩週每晚關門關窗兩小時,便於政府統一滅蚊。我猜想,這應該是用無人機在空中噴灑藥水。不然,不會有此要求?

 當然,無論如何,滅蚊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