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抗疫知份子的人設崩坍 方婷
曾因疫情期間科普防疫知識而備受港人信賴的化學博士鄺士山(K Kwong),去年因涉嫌偷拍女子裙底一案,讓其積累的公眾形象瞬間崩塌。這件發生在港鐵大圍站的事件,不僅引發社會對個人品性的討論,更讓人深思學識與道德的關係。
案件顯示,六十六歲的鄺士山於二月十四日在港鐵大圍站十七號扶手電梯,非法拍攝女事主的私密部位。警方在其手機中查獲十秒涉案片段,事主亦確認片中人為自己。面對證據,鄺士山在沙田裁判法院承認偷拍罪,案件押後至十二月一日判刑,以待社會服務令及感化報告,他目前以原有條件保釋。
值得關注的是,案件提訊後,鄺士山及其團隊透過社交平台發文,均提及他近年面臨健康挑戰,正專心治療、努力康復,並請外界給予空間和時間休養,卻對偷拍一事隻字未提。團隊更強調會繼續肩負為港人服務的責任,回應公眾信任。
這一態度讓不少人頗有感觸。疫情期間,鄺士山憑藉扎實的化學專業知識,頻頻現身媒體講解防疫常識,公信力大幅提升,成為公眾眼中的「科普權威」。但誰也沒想到,這位學識淵博的博士,會做出違反法律與道德底線的行為。
事實上,學識高下與人格品性從來沒有掛勾,高學歷或許能帶來專業領域的成就,卻未必能保證道德修養的同步提升。正如在澳門,我也有朋友提及身邊有人被揭發有偷拍習慣,這些人平日看似正常,卻會做出令人不齒的行徑。
這不禁引人質疑:此類行為究竟是心理問題、生理問題,還是單純的道德淪喪?無論背後原因為何,偷拍本身已侵犯他人隱私,觸犯法律,理應受到相應懲罰。至於是否需要相關部門給予強制治療,仍需結合專業評估,但絕不能以「健康問題」為由規避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