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字語)鼓吹   獨醉書生

三五知己,聚首一堂,談天說地,東拉西扯,暢所欲言,坊語有說是「吹水」。而把所見所聞,四處放話,又會指是「吹風」。將事物無限誇大,天花亂墜,便是「吹牛」。吹,是個動作,《說文》噓也。《玉篇》出氣也。《莊子·逍遙遊》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詩·小雅》鼔瑟吹笙。又《揚子·方言》吹,助也。《註》吹噓,相佐助也。

 成語有「吹影鏤塵、吹糠見米、吹毛求疵、吹毛數睫、吹牛拍馬、吹角連營、吹灰之力、風吹浪打、風吹草動、自吹自擂」等等。於這些用句上,這個「吹」字,一直以來,大家都知會是這唸。

唯另於以下一些成語,吹,就未必是所認知先入為主之音及義了!如「鸞歌鳳吹、鼓吹喧闐、兩部鼓吹、詩腸鼓吹」等等,不洞其意,刻下便會唸錯。

有這樣的一個辭彙【鼓吹】,大約意思是指宣揚,使人知道。唯於此之吹,時下每多將其照讀為吹(催)。從來並沒有人道出意見或懷疑過會有問題,於是人云亦云,三人成虎下便俗成下來!

於《飛花艷想》第五回《棲雲菴步月訪佳人》中,有段故事曾說及:柳友梅有幾分酒興,一心思量那小姐的真詩,便不禁詩思勃勃。遂提起筆來,展開花箋,不消半刻,和成《春郊》律詩一首,詩云:「雨過(戈)春色媚前溪,絲柳牽情繫讓西。風陳(陣)穿花驚夢蝶,片雲銜日促鳴雞。煙光凝紫連山迥,波影浮紅耀水齊。畫意詩情題不到,船樓鼓吹(翠)聽鶯啼。」可以看到,柳友梅之《春郊》詩末句之:「船樓鼓吹聽鶯啼。」處之這個吹(催)字,並不讀作平聲,而要讀作仄聲之翠,因其落詩處乃仄聲位置,詩人將此辭組【鼓吹】置於此,證明他也是知道字於此辭組,是要這讀!另特別說說此詩,乃別出心裁,其所協韻腳順序之「西、溪、雞、齊、啼」,是一比同韻下聯,其上聯出句是「屋、 、鹿、獨、宿」。( ,音篤。)因上聯也是個同韻句。

言歸正傳,有關此字【吹】,除讀音催之外,據《廣韻、集韻、韻會》尺僞切,又音趣。《粵音韻彙》音翠。《廣韻》鼔吹(翠)也。《爾雅·釋樂》徒吹(翠)謂之和。《古今樂錄》漢樂有鼓吹(翠)鐃歌十八曲。

若尚有疑竇?可引唐·皎然之《寄報德寺從上人》詩比對看看詩人怎說便清楚:「宗流許身子,物表養高閒。空色清涼寺,秋聲鼓吹(翠)山。」於此詩之這個字【吹】,不偏不倚,也是被刻意安排於詩之仄聲位置,明顯皎然也知道,於這辭組此字之正確讀音。

  又唐·王建《田侍郎歸鎮》詩也云:「鼓吹(翠)旛旗道兩邊,行男走女喜駢闐。舊交省得當時別,指點如今卻少年。」原來一直用慣讀慣之這個吹(摧)字,於此辭組處【鼓吹】,是要音翠,才是正讀,因它是個既定辭彙。眾典書中本就如此,唯今人每多祇人云亦云,積習難返,是時候要糾正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