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開學了 酪梨
自從改制之後,幾乎所有學校都不再實施「夏令班」的制度,並統一到至少七月底前才結束學年,齊齊放暑假。對於筆者來說,不用上夏令班是一件好事,至少不用加重每天跟進寶貝功課的壓力。於是在今年暑假,我和丈夫一口氣申領了兩星期年假,跟寶貝女兒到臺灣及北海道旅行,探索世界,幾乎要把疫情那些年不能「飛」的遺憾狠狠地補回。當然,旅遊除了讓孩子見識世界另一面外,也是筆者和丈夫放鬆心神,遠離工作壓力的雙重意義行程。
但暑假再美好,也有圓滿結束的時候。新的學年已經開始,孩子們忐忑不安的心情告訴我,她們對於重返校園時光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當母親的我何嘗不是呢?
近幾年,不少學校都有默契地「錯峰開學」,為澳門的交通情況「保駕護航」。塞車是常態,因為有不少萬千寵愛在一身的孩子,在開學日當天,猶如皇帝登基儀式般盛大。爸爸在學校門口停車,四大長老(即孩子的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瞬間變成左右護法,一家大小在校門口「打卡」拍照,記錄屬於他們的溫馨時光,卻聽不見狹窄的馬路上已傳來後面車輛不停的響喇叭聲。一整天下來,只要你打開任一個社交平台,便會發現一大堆開學帖文,內容全都是各家孩子開學日的重點照片及家長們長篇大論的期望寄語。
筆者想起童年的自己,在漫長的暑假中從未去過旅行,每天無所事事,在家看電視吹風扇;開學日也是自己獨自一人走路上學,怎可能會全家出動製造「儀式感」?如果說現代的孩子更幸福,好像不夠客觀,畢竟在這個內卷消耗的年代,除了上學外,孩子們更要兼顧多元的興趣班、補習班,下課時間跟一名成人的下班時間相若。這樣看來,每個年代的孩子還是獨自有著他們永不變改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