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搜聞)蘇州打造外籍人才聚集高地    袁全 徐寧

 像眾多中國城市一樣,蘇州近日啟動「十五五」規劃公眾建言工作,其中人才創新創業是重要的議題之一。作為經濟大省江蘇的骨幹支撐之一,蘇州近年來一直在努力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走進蘇州街頭的一間茶室或咖啡廳,你的鄰座很可能是一位青年創客;「科學家日」「國際精英創業週」「頂尖人才計劃」等活動,頻頻成為這座城市的頭條新聞;以高樓地標和古典園林為背景的引才廣告,在商廈街巷、地鐵公交隨處可見……

 這座被馬可·波羅稱作「東方威尼斯」的江南水城,還連續多年獲評「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

 這座有著2500年歷史的水鄉之城,自古惜才愛才。自隋朝至清朝,蘇州曾湧現了51位狀元,數量居全國之首。今天,在超過1200萬的常住人口中,蘇州的各類人才總量達407萬,這意味著每3個蘇州人里就有1個是科學家、工程師或者其他類人才。

 重視科創,是蘇州能夠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依託雄厚的製造業根基,蘇州在生物醫藥、納米技術、半導體、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形成了高密度創新集群。目前,有2100多家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在蘇州扎根。有研究報告顯示,蘇州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發投入居中國地級市之首。

 2024年,蘇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2.57萬億元,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43萬家,數量位居全國城市前列。

 專注汽車零部件研發生產的蘇州中日興通訊有限公司是這些科技型企業中的一員。公司總經理中山龍太郎是30多歲的日籍華人,2018年到蘇州經營企業。他說,蘇州對科技創新企業的金融支持、服務保障,讓他願意留在這裡。

 2024年,中國全社會研發經費為3.6萬億元,比2015年增長了2.2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68%,位居全球第12位。諸多大科學裝置集群般崛起。中國已不僅是全球製造工廠、全球企業市場,更日益成為「世界研發實驗室」,吸引著越來越多科研人才紛至沓來。

 蘇州是中國這一深刻轉變的縮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上海—蘇州」科技集群連續位列全球第五。

 這股科技創新浪潮讓68歲的日籍華人陳智明決定結束30多年的旅日生涯,回國發展,並自2023年6月起出任蘇州一家科技公司首席科學家。「不想錯過中國快速發展的機會。」他說。

 20世紀80年代赴京都大學讀博、留日工作的他,如今選擇在蘇州「發揮餘熱」,不僅因為這裡有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還因為這座城市交通便利、服務高效,讓科研人才能夠輕鬆地前往附近城市(如上海、南京和合肥)的頂尖大學和機構,參與複雜的實驗操作。

 蘇州的吸引力不僅限於經濟和科技。

 今年6月,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美籍華裔科學家黑國慶被聘為蘇州大學蘇州醫學院講席教授。生於北京、旅居美國多年的他,把歸國後的第一站選在蘇州,看中的正是這座城市的慢節奏。他說,這裡讓他「有回家的感覺」。

 聽崑曲、逛園林、賞蘇繡——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慢生活,賦予蘇州一種從容的優雅。這在快節奏的中國東部城市中,顯得與眾不同。社會穩定、治安良好、文化厚重,讓許多海歸人才在這裡找到了心靈的歸宿。

 蘇州的開放與包容體現在街坊鄰里之間。蘇州工業園區是江蘇省外籍人士最集中的地方之一。這裡的「老外」超過1.2萬名,來自130個國家和地區。當地在外籍人士聚集的街道正逐步探索出社區服務國際化的新路徑。比如,這裡的指示牌都有多語種標識,社區活動會製作中英雙語海報;有的社區為外籍人士開設普法講堂,介紹中國法律。

 當創新與傳承、古典與現代、中國與世界在此交融,蘇州不僅吸引著大批科創人才,也讓他們能夠「留下來、融進來」,共同塑造一個兼具創新活力、人文溫度與現代風貌的中國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