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藝珠海報道】拱北海關九月二十六日發佈消息,今年一至八月,該關所屬閘口海關在拱北口岸共截獲禁止攜帶動植物產品九千二百四十三批次,涉及螃蟹、觀賞魚等外來物種四百五十五批次。「異寵」熱潮下,海關科技賦能智慧監管,口岸生物安全防線再升級。
「總有人問,就帶一隻能有多大問題?」閘口海關監管五科副科長趙雲輕點滑鼠,「案例庫」的一張照片鋪滿螢幕:透明塑膠盒中的螃蟹眼睛亮黃、體色鮮豔,對著鏡頭張揚蟹鉗,小小一隻好不神氣。
「這是吸血鬼蟹,別看它巴掌大小,這麼一隻一胎可產近四十隻幼蟹。一旦發生逃逸或被棄養,在沒有天敵的環境中它們會快速繁殖擴散,擠佔原有物種的生存空間,影響我國生態安全和生物安全。另外,它們還可能攜帶多種致病生物,在攜帶、運輸、飼養過程中都存在生物安全風險和疫情傳播隱患。」在查獲該案後,她已標記出「來源地」「違規手法」幾處關鍵資訊,保存系統後台,為下次攔截查驗提前作準備。
八月二十七日上午八時許,一批觀賞魚藏身於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包中,從容地遊過X光機。現場關員發現機檢圖像異常,即刻實施攔截。包中鼓囊的透明塑膠袋盛著清水,幾條形態奇異的小魚遊得正歡,經拱北海關技術中心鑒定,確認該批遠道而來的「外來客」為黃雨重鉤鯰,主要分佈於南美洲,屬外來物種。
據了解,閘口海關組建了專業監測團隊,在口岸等重點區域設置了二十一個外來有害生物監測點,通過「關員現場見物+專家遠端指導」聯合研判,進一步強化先期預警。同時,通過梳理分析高頻截獲的外來物種資訊,提煉關鍵細節輔助「反向推理」,持續擴充智慧審圖演算法,綜合運用「人─機─犬─儀」聯合監管手段,讓外來入侵物種無所遁形。
此外,海關開展了進校園、進社區、進口岸活動,通過科普講座、外來物種標本展示、海關監管工作犬搜索表演等多元形式,向跨境學童、赴澳勞務人員等重點人群普及生物安全知識,牢固樹立「拒絕『異寵』入境」觀念意識,激發社會各界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海關呼籲,進出境旅客要樹牢守法意識,不購買、不攜帶、不郵寄外來「異寵」,共同守護國家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