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哈爾濱平房區的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沒有亮麗的燈光照耀,冰冷的空氣瞬間凝固了呼吸。靠近牆壁的玻璃陳列櫃中,有鏽跡斑斑的手術器械,還有牆上放大的人體實驗照片,復原的凍傷實驗室場景,正是無聲控訴的沉默證物,這些證物構成了刻骨銘心的記憶,它們等待被解讀和被理解。愛國教育常在這裡以最直接的方式展開:老師講述日軍的暴行,學生寫下憤怒的感想,永遠的傳承下去!
陳列館作為民族創傷的保存者,其意義遠不止於憤怒的激發,更應成為我們思考的起點,讓我們從歷史的鏡中認識自己的國家文化,增強愛國思想的教育。
七三一罪證陳列館是民族集體記憶的傷痛,這裡不只是歷史證據的倉庫,更是塑造國人對戰爭認知的系統。當參觀者看到日軍用來投放鼠疫的陶瓷炸彈碎片,或閱讀受害者家屬的口述記錄時,他們接觸的已不僅是歷史事實。陳列館中那些穿着軍醫白袍的照片,他們是東京帝國大學的精英亦是科學家。但他們沒有懸壺濟世的醫者心腸,而是高掛着研究科技的之名,進行殘酷瘋狂的活人試驗,當活人體被簡化為實驗資料是有違人道。醫學本是以救人為目的,怎會成為傷害他人違反人性的科學試驗?醫學誓言不是明確醫生必須以病人的利益為依歸?所以我們要認識歷史就是不許悲劇重演,就是要有維護世界和平的理念,就是令讓國家富強起來不受外侮,更不許別國利用各種藉口來破壞和平……
陳列館有震撼人心的「微小敘事」,就是普通人的生活痕跡。這裡展出著受害者簡陋的梳子和破損的飯碗,以及未完成的信件。這些日常物品構成了對抗歷史宏大的敘事。提醒我們受害者不是抽象的數字,而是與我們有相同生活欲望的個體。讓參觀者為一隻童鞋、一張未寄出的明信片停留,比任何慷慨激昂的演講都更能培養有血有肉的愛國情懷。這種情感不建立在對他人痛苦的消費上,而是源於對生命價值的普遍尊重。
歷史不是封閉的過去,而是流動的當下,當步出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哈爾濱的陽光顯得格外刺眼。那些沉默的磚石建築見證了一個民族最黑暗的記憶片段,愛國教育讓我們懂得自強不息!(哈爾濱遊‧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