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秦俑甲胄鞋履清晰可見栩栩如生

 【香港中通社四月十六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譚暢)跨越千里,秦始皇兵馬俑抵達香港,為這座沿海城市帶來西北風情。十六日,「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天下一統──陝西秦漢文明展」在香港歷史博物館面向公眾開放,展期為期近三個月至七月七日。

 春秋戰國時期長達數百年的割據局面,在秦漢時期迎來終結。是次展覽由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陝西省文物局聯合主辦,盡顯秦漢時期的歷史文化風貌。

 秦始皇兵馬俑作為重點展品之一,吸引大量市民和遊客前來觀看。中通社記者開展當天踏入展廳,三尊和成年人同比例的兵俑便映入眼簾。從站姿、半跪,再到跽姿(兩膝著地,上身挺直),秦俑的動作與身份皆不相同,身軀呈現土地般的棕黃色,但無論甲胄還是鞋履的細節都清晰可見,栩栩如生。

 其中,站姿的秦俑為高級軍吏俑,是秦始皇兵馬俑坑中目前出土級別最高的一種。展台一側,有講解屏幕以圖畫形式拆解秦俑的衣著細節,方便遊客了解各個兵俑的不同。這類秦俑又稱「將軍俑」,頭戴雙卷尾鶡冠,身著彩色魚鱗甲,腳踏方口翹尖履,專家推測其職責為指揮作戰。

 動物陶俑展現當時飼養業的繁榮景象

 漢代的動物陶俑則展示了當時禽畜飼養業的繁榮景象。長達近十米的展台上,二十三隻動物陶俑整齊「列隊」,好似迎面向觀眾邁步走來。它們種類豐富,包括狗、豬、牛、羊、馬等,為漢景帝的陪葬品,寓意先祖可在逝世後的世界中享用。

 除了各類秦俑及陶俑,展覽精選超過百套珍貴文物,包括漢景帝地下兵團群像、車馬器、建築構件等,從不同領域介紹了秦漢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以及中外交通等發展,逾半展品更是首次在香港展出。同時,亦有約二十套本地出土的文物,向觀眾展示香港在秦漢時期的發展。

 該展覽免費向公眾開放,展覽首日,遊客已絡繹不絕。一輛輛旅遊大巴車在館外等候,當日下午時分,不足一小時內,已有約四、五波旅行團進進出出。有遊客笑指,沒想到會在香港首次見到陝西秦始皇兵馬俑,越發感到中華文化是有包容性的大家庭。◇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天下一統─陝西秦漢文明展」四月十六日起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展出。展覽介紹秦漢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以及中外交通等發展,呈獻逾一百套精選藏品,分別來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及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陝西考古博物館),如舉世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秦漢兩代都城的建築磚瓦、漢景帝地下兵團及琳瑯滿目的牲畜群像。展覽亦介紹香港在秦漢時期的發展,展出逾二十套在香港出土的文物。(香港中通社記者 許其皓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