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司警接獲兩名本澳及內地男女報案,分別報稱墮「公檢法」電話詐騙,折合損失約十四萬四千多澳門元。
首宗案件的女事主,為內地人,中年。
案情指出,女事主在本月十八日早上手機收到「澳門社工局」來電,指她的內地手機號發放大量的詐騙訊息,電話其後轉線至「公安」。「公安」要求女事主載指定的應用程式受查,同時需繳交「保證金」。女事主照做,在本月二十五日轉帳九萬五千港元到指定的帳戶。翌日她上網看到警方的反詐消息,懷疑自己受騙,向司警報案,報稱損失九萬五千港元。
另一宗案件事主為本澳居民,中年人。
案情指出,本月二十六日上午,事主的手機收到「上海公安」來電,指山的內地手機號發放大量的詐騙訊息。事主按指示下載應用程式,開啟屏幕共享功能後,輸入其網上銀行帳戶及密碼,用作「資金審查」,其後又按指示向親友借款存入其銀行帳戶。翌日上午,「公安」再向事主索款,他才懷疑受騙,查帳發現四萬六千八百多澳門元的存款被轉走,隨即向司警報案。
警情通告殺豬盤投資詐騙捲土重來警惕網上交友陷阱
司法警察局由今年一月至今,已接獲超過二十名市民報案,指稱遭遇俗稱「殺豬盤」的投資詐騙案件,累計損失金額接近三千萬澳門元。相比二0二四年第四季,相關案件的數量及損失金額均顯著增加,顯示此類詐騙案有捲土重來的趨勢。
在此類騙案中,騙徒通常透過社交平台主動添加事主好友,或以招聘、徵婚帖文吸引事主聯繫,亦可能假裝回應事主於公開群組發布的租售物業帖文。當騙徒成功開啟話題並與事主熟絡成為網上好友,甚至發展為網上戀人後,便會推介所謂「穩賺不賠」的投資項目。過程中,騙徒會要求事主向境外多個不同銀行帳戶轉帳匯款,或透過不熟悉的網上平台購買加密貨幣,誘使事主投入資金。
起初,部分事主能小額獲利並成功提現,但隨著投入資金加大,當事主再次嘗試提現時,騙徒便以「帳戶凍結」或「會員等級不足」等藉口拒絕,並要求事主繼續轉帳。最終,事主無法取回款項,蒙受巨大損失。
司警局反詐騙協調中心呼籲市民:
一、網上交友陷阱多,切勿輕信任何素未謀面的網友片面之詞,包括對方所自稱的任何身份、職業、所在地或其他訊息;
二、投資涉及風險,須提高警惕,慎防任何以「高獲利、穩賺不賠」作為招徠的投資建議;
三、切勿貿然向陌生銀行帳戶轉帳匯款,或透過不熟悉的平台購買加密貨幣;
四、如有懷疑,可使用司法警察局「反詐程式」查核風險指數,或致電防詐騙查詢熱線八八00七七七七 或報案熱線九九三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