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山核電廠區內,竪立著一塊紀念碑,上面鐫刻著「中國核電從這裡起步」。在秦山核電站開工建設40週年之際,記者探訪這座中國核電的「搖籃」。
1985年3月20日,浙江海鹽的秦山腳下澆築興建核電站的第一罐混凝土,中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正式開工建設。今年也是中國核工業創建70週年,在中國核工業發展歷程中,秦山核電具有特殊意義,被稱為中國核工業的「二次創業」的標誌性工程。
「秦山核電站破土動工,開啟了中國和平利用核能的嶄新一頁。」中國大陸核電首批反應堆操縱員顧軍說,從秦山起步,到「華龍」騰飛,從引進消化到自主創新,中國核電從「跟跑」到「並跑」再到局部「領跑」。秦山核電的建設,為中國核電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高速發展之路打下堅實基礎。
1991年,秦山核電站併網發電,結束了中國大陸無核電的歷史,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7個能够自行設計、建造核電站的國家。此後,在這片曾經的荒蕪之地,一座座核電機組拔地而起,點亮萬家燈火。秦山核電二期工程、三期工程以及方家山核電工程相繼建成。其間,中國先後掌握了30萬、60萬、100萬千瓦級核電技術,為後續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打下堅實基礎。
當前,秦山核電共有9台運行機組,總裝機容量666萬千瓦,年發電量約520億千瓦時,是目前中國核電機組數量最多、堆型最豐富的核電基地。40年來,秦山核電累計安全發電超8600億千瓦時,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8億噸、植樹造林545個西湖景區。
顧軍表示,如今,中國核電迎來了安全高效發展的黃金時期。核電已成為中國能源結構調整和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力量。
這些年來,秦山核電在保證9台機組安全穩定運行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核能多元化利用,例如中國第一個南方核能供熱項目、中國首個商用堆在線輻照生產同位素裝置等。
秦山核電擁有國內唯一的商用重水堆機組。依託這一資源優勢,秦山核電積極開展同位素研發生產,打破中國關鍵醫用同位素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2019年,秦山核電實現醫用鈷-60量產,讓伽馬刀裝上「中國芯〕;2024年,全球首批商用堆碳-14靶件順利出堆,實現碳-14供應全面國產化。
「秦山核電已具備6種同位素的批量化生產能力,我們正在推動完善同位素產業鏈,促進同位素產業發展。另一方面,也將緊跟核醫學發展趨勢,開發更多品類的同位素生產技術。〕秦山核電專項工程處專家樊申受訪時說。
這座矗立在東海之濱的核電基地,不僅為長三角地區提供了穩定的清潔能源,實現了核能綜合利用,也為中國核電與世界接軌奠定基礎。◇(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