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剪影)又見乞丐 城外天

每到歐洲各地自由行,因飲食住行全由自己安排打點,必須深入街道和生活社區,我會很留意市容,和環境衛生的問題,很不幸,留下的印象幾乎全是負面,尤其是每一地都會見到乞丐,為數不少,令人懷疑,繁榮興旺,自由文明的社會背面,是否人人平等,安居樂業。

西班牙第三大城塞維利亞,名勝多,風景美,流浪漢不少。那天清晨,為趕往本土遊的集合地點,天剛亮,便在河濱趕路了。該市的長河橫貫市中心,沿河的公園冗長,遍植花果樹木,還備有長椅,供人休憩。

眼前驟見,幾張長椅均躺滿人,盡是衣衫襤褸,椅邊雜物大包細包,仍在元龍高卧,旁若無人,顯然是一群乞丐。

夏日白天酷熱, 晚上風涼如水,夜宿河邊,誠是舒服的享受。但若在冬季嚴寒,衣履單薄,瑟風刺骨,或暴雨肆虐,沒瓦遮頭,全身濕透,深信十分難熬難捱。

稍後日間,又見流浪漢,蹲在街頭巷尾,牆邊暗角,放個漱口盅,寫張紙板, 向過路人苦苦乞求,日出而作,日入而宿,無家可歸,天天如是,已成生活的習慣。沒有警察驅趕,也沒有社工關注,因這是普遍的社會現象,是無法解決的矛盾,唯有聽之任之,自生自滅。

對比乞丐早已絕跡的港澳,除了顯示貧富懸殊並不嚴重,社會福利比歐美優良。也可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乞丐維生的空間甚窄。社會經濟數字化,網絡化,硬幣紙幣不流行,好心人要施捨也無錢可給,總不成電話過數吧。

況且,東方人的理念,與西方人大不相同,多會認為乞丐沒有自食其力,沒有發奮圖強,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和憐憫。相反,西方人沒有這麼勢利,主張大愛包容,人人平等,富有公民意識,同情心,出行也必備硬幣碎銀,要施予隨手可做,令乞丐維生的機會大增。

乞丐盛行,自然是壞事,有頭皮誰想做瘌痢。但各城各家都各有難題,都有本難唸的經,外人無法理解和干預,往往是由社會規律去自我完善,自我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