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貝寧南部阿克普羅-米塞雷特鎮的一家武術俱樂部裡,53歲的達米安·阿戈蘇·德格博身著練功服,帶領數十名學員在陽光下揮拳踢腿。「嘿哈」聲伴隨著腳掌擊地的節奏,在場館中回蕩。
對德格博而言,中國武術不僅是強身健體的技藝,更是一種生活的哲學、一種精神的寄託,一座中國與貝寧文化交流的橋樑。
德格博與中國武術的緣分要從他13歲說起,那時他還是名中學生,經常在假期時跑到政治首都波多諾伏的影院,觀看李小龍和成龍等主演的中國功夫片。銀幕上的「快拳急腿」令他目不暇接,更喚起他內心深處對中國武術的強烈嚮往。「那種剛柔並濟、動靜相宜的境界,讓我難以忘懷。」
德格博後來加入了貝寧一個私人武術俱樂部,開啟習武之路。2009年,他到科托努中國文化中心學習中文。一年後,他創建了自己的武館——「貝寧超級少林俱樂部」,成為傳道授業的師傅。
2014年,德格博獲得獎學金,前往中國嵩山少林寺——他心中的「武術聖殿」進修。在為期3個月的進修中,他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艱苦訓練。「在貝寧,我每週只訓練三四次。而在少林寺,練功就是生活本身。」他說,「從清晨到日落,我們練功、冥想、修禪。身與心都被不斷打磨。」
除了武術,德格博還接觸到中國書法、茶藝、中醫基礎知識等,深深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是一次技能的積累,更是一次精神的重塑。」
2015年,德格博再度前往中國,學習舞獅、舞龍等傳統表演技藝。回到貝寧後,他將自己學到的技藝一一傳授給弟子們,讓更多人通過武術瞭解中國、熱愛中國文化。
如今,貝寧超級少林俱樂部的學員總數已超過350人,既有青少年,也有成年人。德格博不僅教授中國武術,還教授冥想、茶藝及舞獅等課程。
26歲的謝里夫·迪恩是德格博最早的學生之一,習武多年。他說,「中國武術改變了我的人生,讓我學會冷靜、專注、堅韌。這是一項技藝,更是一種智慧。」
德格博也說,自己的習武之路,更像是一場靈魂的重生。「中國武術教會我自律、自省和堅持,不僅讓我的身體和心靈變得強大,還重塑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
比武術更重要的,是文化交流帶來的心靈共鳴。德格博認為,自己如今更像是一名文化使者,通過一招一式、一茶一禮、一舞一鼓,把中國文化的價值觀——尊重、和諧、自律——播撒進貝寧青少年的心中。
「中國武術的精神超越國界,教會人們尊重對手,也尊重自己。對許多貝寧青年來說,這是一扇瞭解世界、理解他人的窗戶。」德格博說。
在他帶動下,越來越多的貝寧青年走進武館、走近中國。他們學習武術,還主動瞭解中國歷史與文化,他們中不少人希望有朝一日能赴華求學、研習武藝。
近年來,隨著中貝文化交流不斷深化,像德格博這樣傳播中國文化的民間人士越來越多。
「希望有一天,中國武術在貝寧能像足球一樣普及。」德格博說,「到那時,我們不只是學到了技藝,也學會了如何理解彼此、尊重差異、攜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