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深雨)健身房 愛莉
在經濟不景氣環境下,年輕人漸漸追求簡單的生活,從「追求潮流」走向慳錢、理智消費,和追求性價比高等,都是他們的消費模式。最近内地年輕人更將二十四小時健身室變成夜宿新寵,因為二十四小時營業的連鎖健身室所提供的瑜珈墊可作床褥、沐浴設施及用品齊全,漸漸成為他們的睡眠避風港。加上只需月費僅約人民幣二百元的健身卡,他們可在不同城市「巡睡」,從午休到夜宿,甚至發展出「全國巡睡」的新模式。
其實剛開始發現健身房這個「睡覺聖地」,是中午擠出時間來健身的上班族,但後來來上瑜伽冥想課的卻變成組團午睡,只要大家不互相干擾,在健身房睡覺就是「高級的冥想」。此後,中國城市裏的二十四小時健身房,便擠滿了那些不想健身,只想睡覺的年輕人。
這現象背後,被指是高房價與高工時的雙重壓力,擠壓了年輕人的生存空間,就連基本睡眠需求亦難以保障。健身室原是以自律與效率為核心的商業空間,卻因二十四小時開放,意外填補了這一缺口。瑜伽墊成了臨時床鋪,跑步機聲化作白噪音,淋浴間滿足了清潔需要。在這裏,有些年輕人指可暫放疲憊,找到一種比在家更踏實的安心感。他們更形容,這種別人都在專注做事,自己卻忙裏偷閒睡覺,感覺比在家裏睡還要香。
隨着越來越多人將健身室作為宿一宵場所,商家在管理上也面臨挑戰。月卡制度雖賦予用家高度自由,卻衍生出「過夜」的灰色地帶。這場商家與用家間的博弈,反映了共享經濟與城市空間再利用下,傳統商業模式面臨的制度空隙與潛在衝突。上述狀況是其中一種經濟現象,也是當代都市青年人對生存壓力的一種創造性回應。它促使我們重新思考,人們如何重新定義空間與時間,尋找屬於自己的安身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