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發展低空經濟 企業瞄準在文旅上應用

 【香港中通社四月二十一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梁嘉軒)近期,多家內地無人機企業在香港「插旗」展開試驗或開展相關計劃,eVTOL(純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製造商億航較早前與香港本地跨境交通公司冠忠集團合作;而吉利集團旗下沃飛長空近期也在香港國際創科展上展示AE200 eVTOL產品,並介紹了其香港定制化的解決方案。

 冠忠智慧出行董事總經理黃逸鴻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訪問時表示,他們期待能在兩年內做到本地觀光上的商業化運營,可應用於主題樂園,也可欣賞自然景觀,探索香港的獨特地貌。

 如今越來越多企業瞄準文旅上的應用。美團無人機在入選首批低空經濟監管沙盒試點項目名單時提出,計劃首條落實無人機配送的航線應用在「跨海+公園」的場景。美團無人機香港業務及公共事務負責人閆琰當時表示,香港有很多山地、海洋等複雜地形,也存在很多景區、園區等封閉場景,這些目的地使用路面配送存在較多困難,但無人機可以很好地滿足需求。

 然而,有意見認為,在無人機領域上,一河之隔的深圳已經大幅領先香港,內地企業來港只是為了專業金融服務和海外融資,因此認為與其繼續大規模投資低空經濟,不如直接複製內地做法。

 但實際上,由於香港市區的樓宇間距窄,樓宇密度高;相反,深圳在改革開放的有序發展下,城市規劃較為完善,加上城市面積本身就較香港大,商業大廈密度較香港低,因此縱然深圳與香港都是大城市,但僅從技術層面上就已經難以直接複製。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通訊技術高級總監招溢利告訴中通社記者,縱然現在大部份無人機有定位系統,操作人員可以清楚自己無人機的位置,但發展低空經濟時,相關監管部門也需要清楚各無人機的位置,以對空域進行管理,因此過去的設計是類雷達的解決方案,然而類雷達的定位方式容易受到各種反射面的影響,香港玻璃幕墻大廈林立,以目前的技術難以滿足相關的監管需求。

 除了通訊系統,招溢利還提到,為無人機尋找充電及安全起降的場地是香港目前面臨的另一個挑戰。他舉例,有合作方提出因起降地的照明不夠,難以保障降落的準確度,而單靠GPS定位在香港高樓密集的情況下,也可能影響信號質量。

 因此,若香港能解決不受玻璃幕墻干擾的無人機定位技術、能探索出鬧市中起降和充電的解決方案,這些經驗則可以在其他同樣高密度的大都會採用。

 對其他行業的內地企業而言,佈局香港是因為香港的國際法律及金融服務,對拓展海外有著極大的優勢。然而,在低空經濟上,香港不再僅是資本層面「走出去」的角色,更是讓外界看見在大都會中的解決方案,正如「樣板房」一般,讓低空經濟從技術層面的「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