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共建好家園協會昨日下午三時假渡船街婦聯綜合服務大樓地下大堂舉辦好家園社區服務日,並以「家伴童行護航成長」為主題,活動吸引近百人參與。該會表示,藉舉辦社區活動協助居民解困,亦藉節日喚起社會關注兒童,推動兒童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活動中,由立法議員、共建好家園協會理事長黃潔貞和副理事長馬耀鋒接待居民和收集意見,邀請澳門專業女性協會代表、律師區小平為居民解答法律問題。居民反映財產繼承、電話詐騙、中小企經營等問題。現場設有圍繞兒童成長的互動攤位、親子工作坊和兒童圖書館,亦有童聲留言板,鼓勵兒童表達真實己見;另提供身心健康諮詢站,氣氛熱烈。
為喚起社會關注兒童發展,同場舉行時政沙龍。邀請到兩位五年級學生黃思予、李姿瑩,與黃潔貞、馬耀鋒和婦聯樂滿家庭服務中心主任蘇敏儀共同交流,並分別從兒童自身、親子互動、科技教育和社會政策等不同角度關注兒童想法,探索實現兒童高品質發展的有效路徑。
黃思予、李姿瑩表達個人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亦直言科技能幫助她們提升學習效率,能較容易學習新知識,期望父母能有更多時間陪伴,以及進一步發展個人興趣。蘇敏儀指出,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影響深遠,父母需重視親子間的優質陪伴。她建議家長注重培養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陪同孩子做喜歡的事,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切實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
馬耀鋒表示,隨著人工智能發展,科技廣泛被應用在兒童教育領域中。他建議家長和教育界透過家校合作更好適應新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用好科技提升學習成效,非取巧用於學習或應付功課。另應注重兒童時期是科技教育的黃金階段,助力國家科創人才隊伍建設。此外,他亦關注兒童的全人發展及身心壓力,建議參考國家已實施的雙減政策,做好課框、基力及多元評核的優化調整工作,平衡兒童在學習、社交、興趣培養及家庭生活需求。
黃潔貞總結時表示,《兒童權利公約》適用於澳門,特區政府亦因應《中國兒童發展綱要》來編製《澳門特區行政區兒童政策現況》,以六大領域呈現本澳兒童的相關措施。她建議政府從頂層出發,研究編製適宜澳門的兒童發展綱要;高度重視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推動社區家庭教育機構及人員的專業化和規範化,幫助青年夫婦及父母履行親職,以及投入更多資源推廣家庭友善,凝聚家庭友善的社會共識,適時優化法律保障,讓各項家庭友善政策得以落實,從而構建家庭、學校、社區、政府及企業共融及有利兒童發展的社會環境。
是次活動獲得澳門基金會贊助,由婦聯家庭服務中心支持,出席嘉賓尚有:共建好家園協會副理事長歐陽月勝、副秘書長歐秀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