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嵐稱澳若進入超老齡化社會 需重新審視醫護比例
【專訪】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昨日表示,若踏入超老齡化社會,需重新審視本澳醫護比例,同時,下半年將啟動養老金與維生指數相關研究,並爭取年內公佈長者消費物價指數研究等。
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表示,本澳現時六十五歲以上的老齡人口佔百分之十四點六,二零二九年將增至百分之二十一點四,超過超老齡社會的標準,到二零四一年增至百分之二十四點八,差不多佔人口的四分一,需全社會共同思考應對,政府要系統化開展工作。她希望在超老齡社會來到前,在全澳打造十五至二十分鐘的社區長者服務圈,即二十分鐘內有一間長者服務機構,會檢視現有工作並加強,著手開展研究,希望好快有整體部署。
她又表示,希望成立本澳社區健康中心,設有護士、社工和康復師,管理慢性病,例如可否設家庭簽約護士的模式,為居家長者提供定期上門服務,以及培訓健康助理員,輔助家庭照顧。她又稱,將設立家庭醫學培訓基地,為公私營醫療人員提供培訓等。
她表示,本澳若踏入超老齡化社會,需重新審視本澳醫護比例,經參考相關地區經驗和文獻,本澳醫生比需由現時的百分之二點九增至三點五至四,護士由百分之四點四增至五點五至六,即每年需新增醫生九十至一百二十人,護士一百五十至一百八十人,並不是說政府需聘請這個數量的醫護,而是社會面對超老齡化時需要有儲備。
針對本澳長者宿位不足的問題,她稱,政府會增設長者院舍,在東區-2增加約一千一百個名額,以及在有社會共識情況下,是否可撥出土地予私人興建院舍。未來亦會尋求開展試點計劃,在鄰近地區尋找試點院舍。現時醫保津貼覆蓋大灣區九市,未來將擴展至廣東全省,下一步會挑選澳門人前往居住的第二大省份作為試點。未來亦將推出家居適老化設計相關指引,並會累積長者公寓的經驗,為以後類似服務提供更好條件,同時已著手開展獨居長者和兩老家庭普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