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第十九屆「挑戰盃」 澳大生四項目均奪獎

 【特訊】澳門大學學生參加第十九屆「挑戰盃」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並獲得佳績。全國各地二千七百多所高校超過四十萬件優秀作品同台競技,經過激烈的角逐,澳大作品憑藉紮實的學術實力與突破性創新設計,收獲一項一等獎、兩項二等獎及一項三等獎,同時憑藉優異的團體總分獲頒「優勝盃」。

 「挑戰盃」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全國學聯和江蘇省政府共同主辦。澳大四組學生隊伍由科技學院特聘教授周笑波、副教授萬峰、助理教授王也帶領到南京參賽。他們表示,澳大一直緊跟國家戰略部署,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教育示範區」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目標,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為核心,持續完善創新實踐平台,深化產學研融合,全力支持學生開展前沿科技探索與技術攻關。是次「挑戰盃」獲獎,不僅反映了澳大師生在微電子、健康等前沿領域的深厚積澱、銳意創新精神與出色實踐能力,更印證了澳大在國際化創新型人才培養上的顯著成效,為國家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注入了鮮活的澳大智慧與力量。

 澳大參賽的四項作品均全部獲獎。其中,一等獎作品「面向智能倉儲AGV的高效率高容錯性無線充電系統設計」由微電子研究院隊伍設計,團隊成員為研究生楊宗睿、吳嘉駿,導師為微電子研究院教授林智聲和助理教授任耀華。該項目為攻克在智能倉儲中,傳統自動導引車(AGV)無線充電方案對位置稍有偏移便嚴重影響充電效率的難題,創新設計了一套新型線圈組合系統,並開發了基於機器學習的高效設計方法,解決傳統方案對停車精度的嚴苛要求,顯著提升智慧倉儲運作的可靠性與效率,為無線充電技術的工業規模化應用提供了關鍵價值。

 二等獎作品「葉綠體衍生的促炎電池:利用光能激活腫瘤免疫微環境」由健康科學學院、中華醫藥研究院隊伍設計,團隊成員為本科生田雨溪,導師為中華醫藥研究院教授王瑞兵。

 另一項二等獎作品「讓AI更懂你的心:基於情感大模型與多模態反饋的自適應主動腦機交互系統」由科技學院隊伍設計,團隊成員為本科生李浩博、李翰威,導師為萬峰。

 三等獎作品「基於區塊鏈RWA的車輛鏈上產權共享和出租解決方案」由科技學院、協同創新研究院隊伍設計,團隊成員為研究生袁辰瑜、唐雨欣和許明揚,導師為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