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羽絨服的款式各有千秋,但要挑選到保暖度適合自己的羽絨服,還是可以參考一些必看的重要參數和信息,特別是以下四個方面。
一、看含絨量
含絨量是指羽絨裡面「絨」的比例,因為羽絨服的內芯部分除了羽絨,還有一部分是帶硬硬的羽軸的羽毛。這些羽毛具有一定的彈性,但保溫性不如羽絨,因此含羽絨量越高保暖性越好。
而羽絨服正常的比例是羽絨佔百分之八十,羽毛佔百分之二十,以羽絨搭配羽毛的梗來撐起空間,以達到蓬鬆度。好的羽絨服摸起來軟軟的,不會有像摸到茶葉渣的感覺。
羽絨和羽毛的含量比例會在衣服的標籤上標示出來,通常的比例如下:
優質羽絨服是9:1或以上,保暖性極佳;
常見羽絨服是8:2,保暖性較好;
一般羽絨服是7:3,保暖性一般,適合四至五攝氏度或以上的環境。
二、看蓬鬆度
蓬鬆度是指一盎司羽絨所佔的體積,以立方英寸來計算,縮寫形式為FP值。比如︰FP蓬鬆度為500的話,表示一盎司(約三十克)的蓬鬆度為五百立方英寸。數值越高,羽絨的蓬鬆度越高,可容納的空氣越多,保暖性會越好。
在衣服標牌上都可以找到這個數值。羽絨服的FP大致標準如下:
FP值在500以上,保暖性一般,適合一般場合;
FP值在700以上,質量上乘,可應付大多數寒冷環境;
FP值在900+,品質最好,適合極端寒冷環境。
另外,在北美地區,通常以25為一個單位來分級,如600、625,700、725,最高為900FP。
三、看填充物
羽絨服的填充物,也就是羽絨的來源,目前羽絨服常見的羽絨來自鴨或鵝,即鴨絨或鵝絨,只有極少數來自野禽;其中鵝絨又分灰鵝絨和白鵝絨,兩者保暖性相當,但灰鵝絨適合用來填充深色面料的羽絨服,而白鵝絨還適合淺色面料羽絨服。
鵝絨之所以受歡迎,第一是鵝的絨簇通常比鴨絨簇更長,禦寒性更強,耐用性更好;第二是鵝絨沒有異味,而鴨絨則帶些氣味。
四、考慮使用場合
去哪裡?怕不怕冷?這些因素都是決定購買不同羽絨服的關鍵。
如果僅僅是用來上班、上學時穿著,只需穿普通的羽絨服即可。但如果是進行登山、滑雪等這些要前往高海拔地方時,則要特別重視保暖性能。另外,如果前往的地區當地雨雪較多,因羽絨服容易被淋濕,從而大大影響其保暖度,所以要購買有防水材質的羽絨服。
除了挑選一件適合自己的羽絨服,平時的穿著、維護方式等也關乎其保暖度和壽命,以下是幾個羽絨服常識,有的可能更是人們常犯的問題。
1.羽絨服內穿得少才保暖
其實,穿羽絨服的一個秘訣就是搭配很少的內衣,這樣才可以最大限度發揮羽絨服的保暖功效。這與羽絨服的保暖原理有關。
因為羽絨服的羽絨部分一般採用的是鵝或鴨胸部的羽毛,其特點是蓬鬆起來形成一個暖氣層,這個空氣層可以防止體溫外洩,同時阻止冷氣入侵,起到長時間保溫的效果。如果裡面穿厚衣服,人體和羽絨服之間形成間隔,熱量將會喪失,大大降低保溫性。
最有效的穿著應該是穿一件可以速乾、發散熱量,能保持舒適狀態的一件內衣,再在上面直接穿羽絨服。
2.下雨天有的羽絨服不能穿
遇上下雨下雪天氣,一定要穿可以防水的羽絨服,否則就一定要在外面穿一件雨衣。這是因為羽絨一旦接觸水,就會收縮起來,不再蓬鬆,保溫層消失,變得又濕又冷,這樣就失去了穿羽絨服的意義。
3.羽絨服不要折得太整齊
很多人在收納羽絨服時都會把其中的空氣擠出來,壓縮後折疊得整整齊齊,等待來年再穿。但這麼做會留下許多摺痕,而這些摺痕位置更會令保暖性下降。正確的保存方法是,輕輕地將羽絨服連帶空氣層一起放在收納袋中存放即可。這樣可確保羽絨完好,下次穿時更會立即自動膨脹起來。◇
(資料來源︰每日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