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學者在雄安共研台海新局 認把握變局機遇促祖國統一

 【新華社石家莊十一月八日電】(記者李寒芳)以「紀念台灣光復八十周年──台海新局與變局」為主題的第十一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八日在河北雄安開幕。與會學者認為,當前台海形勢正經歷深刻演變,兩岸智庫和學者應充份發揮智慧與擔當,堅守歷史責任與統一使命,引導兩岸民眾正確認識歷史大勢,增進互信與共識,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貢獻更多力量。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致辭表示,今年以來,台海形勢出現一系列有利於兩岸關係發展、遏制「台獨」勢力擴張的積極變化。台灣民意的新變化對台海形勢產生積極影響,有利於反對和遏制「台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在貫徹落實「十五五」規劃的過程中,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台海形勢必將迎來積極的新變局,形成良好的新局面。

 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王衛星說,兩岸關係發展的新變局正悄然成形。賴清德當局「謀獨」亂政斬不斷兩岸血脈聯繫,反促逼台灣社會民意加力反彈。島內最新民調顯示,台灣多數民眾對賴清德當局的大陸政策表示強烈不滿,要求加強與大陸經貿聯繫,赴大陸發展的意願創下新高。大陸方面,「十五五」規劃建議進一步明確未來對台工作的目標任務,為推動對台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清晰指引。

 台灣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副董事長高思博說,兩岸社會對「台灣光復」有著共同情感基礎與歷史記憶,這份記憶是聯結兩岸民心的重要紐帶。一九四五年中國恢復對台灣行使主權,這一事實有《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及戰後國際秩序的明確共識與法律依據,不容曲解或抹煞。我們有責任通過學術研究、理性辯論與還原歷史事實,讓兩岸社會對「台灣光復」的真義定錨。今天,我們紀念台灣光復八十周年,不只是追憶過去,更是思考未來──如何在現代地緣政治變局中,延續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

 「對歷史最好的紀念,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現實最深的感悟,就是中國統一勢不可擋。」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所長朱衛東說,在台海局勢嚴峻複雜、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當下,我們需要堅定捍衛歷史真相和國際一中法理,堅守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大力強化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攜手推進統一、共享民族復興榮耀。

 論壇由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全國台灣研究會、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台灣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共同舉辦。來自兩岸的六十餘名學者與會,圍繞兩岸關係內外環境新變化、島內社情民意新趨勢等展開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