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之父」詹姆斯·沃森逝世
【香港中通社11月8日電】美國著名分子生物學家、因發現DNA雙螺旋結構而獲得諾貝爾獎的詹姆斯.沃森(James D. Watson)於11月6日因病去世,享年97歲。
詹姆斯.沃森1928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1947年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獲得動物學學士學位。
1953年,沃森和英國科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核酸的分子結構──DNA的一種可能結構》的短文,首次揭示出人體DNA的雙螺旋結構。
這一壯舉被196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彼得.梅達沃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成就」。
因為這項發現,時年34歲的沃森和克里克、莫里斯.威爾金斯三人於1962年共同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後兩位科學家已於2004年去世。
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是20世紀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之一,也是生物學歷史上唯一可與達爾文進化論相比的最重大的發現,它與「自然選擇」理論一起,統一了生物學的大概念,標誌著分子遺傳學的誕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