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說話不代表會說話,會說話不代表懂分寸。會說話是學問,說話有分寸是一種修養。
在現今社會,說話能力強是社交的需要,是事業的要求,亦是生活的需要。好的說話技巧是學問,更是贏得事業成功的資本。說話懂得分寸的人,不論是新相識或是舊朋友都歡喜和不令人討厭。
坊間說熟讀《增廣賢文》會令人懂得說話。《增廣賢文》的內容是民間實踐總結的語言智慧,該文的文意是傳達最實用的語言邏輯,如「是非皆因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這句是教人慎言,提醒人說話前先考慮後果,避免因失言惹麻煩。
《增廣賢文》匯集了古人為人處世的態度,言談舉止的智慧箴言,但其核心價值並非是熟讀就會說話,而是教會人該說甚麼、不該說甚麼、談話如何說得體。該文教的是人在說話時要有分寸和底線。
《增廣賢文》中一句教人得體的話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告訴人說話要顧及他人感受,根據關係遠近把握說話的尺度。教人有格局的話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強調言語的誠信與節制,不重複瑣碎、不輕意承諾。
《增廣賢文》的內容本質是說話的底線教育。當讀者養成處事有「三思而後言」的思維,避免犯直言傷人的習慣,對人不會隨意議論和不會對朋友輕易許下諾言的處世之道。很多人經常說自己不懂說話,若不是謙虛而是真實的話,那所謂不會說話,其實就是不懂分寸,而非表達能力差。
學習《增廣賢文》的內容,不是要死記硬背其句式,而是琢磨每句話的背後邏輯。比如︰「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餘。」這句話的意思是寧可誠實地表達局限,也不為了討好而說假話。若能理解到這點,當我們在面對別人的請求,就不會輕意答應,而是誠實說:「我會盡力而為,請讓我試試。」這既不失信也不給自己添麻煩。
熟讀《增廣賢文》,當然不會讓你快速地變得能言善辯,但能讓你少說錯話和少得罪人,說話更有分寸感,這就是是會說話的核心底層能力。若想提高說話的能力,應嘗試把書中的哲理內化為自己的修養,再在現實生活中靈活運用,這樣便有良言暖人的善意,又有三思而後言的謹慎,還有誠實不欺的做人態度。
《增廣賢文》是提高思維的文章,而非代替你的表達意思。該文讓讀者知道說話的重要性,誠然運用說話的技巧是從生活中慢慢磨練出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