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熟日常)月光海   葉子飛

澳門的海岸線在中秋夜變得格外柔軟,海風與月餅的香氣在空氣中交織,像兩種不同質地的思念。提着燈籠走在黑沙海灘,看月光把海浪染成流動的水銀,今夜本該是團圓夜,可多少漂泊的身影還困在遠方。

海浪將月光揉碎,又輕輕推向沙灘。這讓我想起三十年前的中秋,那時的海灘還沒有這麼多人工堤岸,孩子們提着燈籠在沙灘奔跑,光影搖曳如海中游動的精靈。其實我早就不嗜甜食,冰箱裏精緻的流心月餅,完美得像櫥窗裏的模型,卻再也嘗不出記憶中那些粗糲月餅的溫度。

今夜的海特別深邃,遠處友誼大橋的燈鏈如鑽石項圈,卻照不亮海底的幽暗。科學研究說月光其實照不進深海,那些發光生物是自己活成了星辰。或許思念也是如此──在看不見的遠方,在無法觸及的彼岸,我們都要學會自己發光。

燈籠突然被海風吹滅。我沒有重新點燃,反而更看清了天上與海中兩輪月亮的對話。它們永遠相望,卻永難相聚,就像人間與彼岸的團圓,終究要隔着生命的潮汐彼此凝望。我忽然明白,中秋的真諦從來不是物理的團聚,而是在各自漂泊的座標上,同時仰望同一片月光的默契。

海風送來遠處人家的歡笑聲,我轉身走向城市的萬家燈火,知道身後那片大海,正把今夜所有未能安放的思念,都收藏進它永恆的呼吸裏。月光照不進深海,但思念可以──它像鹽粒溶入海水,成為這片蔚藍永遠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