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這座中西文化交融的璀璨明珠,以其獨特的魅力鑲嵌在南中國海之濱。漫步在這小城,彷彿穿梭於一幅幅生動的畫卷,讓人陶醉其中,流連忘返。
「中西合璧」「中外交融」是澳門的代名詞,小時候的我不懂到底體現在何處,長大後才明白,原來謎底就藏在澳門的世界文化遺產裡。從一五五七年葡萄牙船隊第一次踏足媽閣以後,濃厚的南歐風情便一直影響著澳門,並延續至今。
作為中外特色的匯聚地,澳門的世遺建築自然而然地分成了兩種流派,以哪吒廟、媽閣廟等為代表的中式建築,在歷史的沉澱之下,雖多了幾分滄桑的痕跡,但仍氣場十足,威風凜凜地歡迎著八方來客;以玫瑰堂、議事亭前地等為代表的葡式建築,見證了澳門從十六世紀中葉被葡萄牙殖民統治到一九九九年終於回歸祖國懷抱的歷史進程,為澳門注入了獨有的異國風情。
鄭家大屋,澳門標誌性的世遺建築之一。一八四O年鴉片戰爭後,林則徐首先從澳門「開眼看世界」,及後西學東漸,在一股憂國憂民,研討富國救時良方的熱潮中,鄭觀應的《盛世危言》震動朝野,由此,澳門成為近代中國啟蒙思想的發源地,在中國開啟近代化道路的歷程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建於明朝末年,距今三百六十多年的古老肅穆的普濟禪院裡,簽署中美《望廈條約》的長石凳曾承受過腐朽王朝的沉重屈辱,二百年風雨洗禮過後,現在正欣慰地聆聽著東方大國奏起復興的最強音!
居住在澳門,成長在澳門,澳門對我來說,早已不只是「家」那麼簡單,走過澳門的每個角落,處處可見的世界文化遺產,彷彿在訴說著澳門的過去和現在,讓澳門這座小城充滿了歷史和文化底蘊,變得更加迷人,習近平總書記曾說:「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澳門的美,不僅要用眼睛去看,還要用心感受,用耳傾聽,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