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清晨,寧夏銀川市西夏區同莊村的溫室大棚裡,從西安來此旅遊的劉梓彤,端詳那株她「雲寄養」了三年的多肉植物「吉娃娃」。她感嘆:「以前只能在視頻裡遠觀,現在親手觸到葉片,才真正體會到『雲養肉』帶來的幸福。」
在溫室大棚內,記者見到35歲的返鄉青年王婧正穿梭在木桌間,輕撫過一盆盆多肉的名牌,一一查看。作為同莊村多肉植物「雲寄養」基地的創始人,她用10年時間,培育3萬盆被網友親切稱為「雲寶貝」的多肉家族,開發「種植—養護—銷售—文旅」全產業鏈模式。
2015年,王婧便投入多肉寄養行業。三年後,她帶著400盆多肉從湖南回到家鄉銀川。在租賃蔬菜大棚時,她發現本地多肉愛好者普遍面臨「家庭空間不足、養護時間匱乏」的難題。當「肉友」們提議「平攤租金共享大棚」時,王婧捕捉到商機,「多肉雲寄養」模式由此萌芽。客戶支付年費,即可獲得專屬養護服務,通過直播間實時查看多肉生長狀態,甚至安裝獨立攝像頭實現24小時「雲監護」。
多肉寄養不僅盤活了同莊村的閑置土地,更帶動周邊農戶參與到種植、花盆製作、物流配送等環節,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鏈。
2024年,王婧依托西夏區「導師幫帶」項目發起「巾幗花盆工坊「,免費培訓30餘名婦女掌握捏盆、塑形、上釉等工藝。曾四處打零工的何彩彥如今每天能製作8個手繪花盆,月收入增加2000餘元(人民幣,下同)。
目前,基地單場直播最高售出手繪花盆300餘個,年經營性收入突破80萬元,30餘名員工人均年增收2.4萬元。
談及未來,王婧計劃打造「多肉主題民宿」,讓遊客住進多肉環繞的房間裡,體驗「晨起摘露、暮賞花燈」的田園生活;開發「多肉科普研學」線路,讓孩子們親手種植多肉、製作花盆,在勞動中感受自然之美。
晨光與暮色交替間,王婧的「雲寄養王國」正悄然改變著同莊村的產業格局。◇(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