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深雨)颱風經濟  愛莉

回顧颱風「天鴿」和「山竹」襲擊小城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前者直接損失為九十點四五億澳門元,間接損失為三十五億澳門元,合共一百二十五點四五億澳門元,而後者直接損失則為五點二億元澳門元,間接損失為十點三億元,合共十五點五億元。估算範圍主要涵蓋商戶的經濟損失,以及住戶住屋及車輛、市政設施和部分公共服務系統等方面。汲取歷年在應對超強颱風的經驗,每當面對來勢洶洶的強颱風,小城便嚴陣以待,政府全力保障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更鄭重呼籲全澳居民、商戶及旅客務必提前做好各項防風防災準備,儘量減低災後帶來的經濟損失。

正當小城政府努力做好超前部署的工作,那邊廂的小城市民亦進入準備狀態,「颱風經濟」現象隨之湧現。在平日北上消費成風的背景下,颱風反而留住本地市民,促使本地市場出現消費熱潮,從街市到超市等貨品,都出現市民搶購的現象。超市、麵包店等食品貨架被搶購一空外,還有玻璃窗膠紙。今次超強颱風「樺加沙」的威力,堪比二零一七年的「天鴿」及二零一八年的「山竹」,預料會帶來極大破壞,政府及氣象局均呼籲市民做好防風措施。所以不少人都會在家中窗戶貼膠紙防風,文具店、超級市場和五金舖均有市民搶購膠紙以防萬一。

經筆者目測,最受歡迎的颱風食品有水、雞蛋、麵包、餅乾、杯麵等,超市內凍肉櫃、菜架,罐頭以及生餃櫃很快被掃空。多年來,打風搶購食材是不少人的集體記憶,各類新鮮食品幾乎售罄,而鄰埠的菜價一度急升,油麥菜甚至賣到五十元一斤。對於新鮮蔬菜的瘋狂加價,筆者一定選擇不吃,老實說,吃少兩三天菜,對身體無傷大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