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  王恩博

 每118秒下線一輛整車,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嵐圖位於武漢經開區的總裝車間正開足馬力生產。不到一年前,正是在這裡,中國新能源汽車首次迎來年產量1000萬輛的里程碑。

 眼下,中國各地許多類似的生產基地同樣一派繁忙。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23.2萬輛和822萬輛,同比分別大增39.2%和38.5%。

 產銷兩旺背後,是汽車消費需求的持續釋放,以舊換新政策成為「助推器」。中汽數據等機構的一份報告顯示,超七成消費者認為換新補貼提昇了購車意願。

 設在武漢體育中心主體育場內的車谷東風汽車商城,可通過「線上直播引流+線下場景交付」模式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購車體驗。商城在售車型從數萬元的經濟型到60多萬元的中高端不等,其中新能源車佔據相當比重。

 該商城負責人常征宇告訴記者,開業不到一年時間,商城累計銷售400多台汽車,其中近一半通過直播完成,銷售額達8600多萬元。據他觀察,「國家政策對汽車消費起到了很大促進作用。」

 這種政策紅利還在不斷釋放。中國商務部近期發文啟動2025年千縣萬鎮新能源汽車消費季活動,湖北、山東等地不僅送出叠加補貼,還為消費者提供試駕、購車、充電樁安裝「一條龍」服務等多種便利。目的只有一個,激活下沉市場潛能。

 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汽車下鄉能够有效撬動消費市場。他預測,這項活動將在以舊換新政策的支持下,帶來百萬輛級別的銷售增量,為全年中國汽車市場注入新動力。

 中國新能源汽車不僅在國內市場火熱,在海外也是。據統計,今年1至7月,中國汽車出口量同比增長12.8%,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30.8萬輛,同比增長高達84.6%。

 出口格局方面,除了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安等品牌表現較強,一些新興自主品牌也開始在海外市場嶄露頭角。

 如創立於2019年的嵐圖汽車,已陸續在意大利、西班牙、斯洛文尼亞、葡萄牙等國家發佈品牌及車型,穩步推進在歐洲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市場佈局。該公司定下目標,力爭實現2030年業務覆蓋全球60個國家。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表示,儘管歐美等部分國家和地區出台了一些限制政策,但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憑藉技術、成本和產業鏈等多方面優勢,在東南亞、南美等眾多海外市場依然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中國汽車出海前景總體樂觀,新能源汽車仍將是推動中國汽車出口增長的主力軍。◇(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