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遲來的兒女 方婷

在人口老齡化浪潮中,政府以獎金激勵生育,希望能平衡社會人口平均年齡,卻難解許多家庭「有心無力」的困境。幾年前山東一對年近古稀的夫婦,意外迎來小生命,卻在養育路上跌跌撞撞,嘗盡遲來親情的酸甜苦辣。

二零一九年,六十七歲的婦人與六十九歲的丈夫意外懷孕,決定冒險生下女兒。這個決定飽受子女反對,甚至以斷絕關係相逼,但老夫婦仍堅持將孩子帶到人世。內地報章報道,婦人曾是婦幼保健院的工作人員,和從事律師工作的老公墜入愛河很快就結婚。兒女長大後,都各自成家立業,兩老也到了退休的年紀,在家安享晚年,豈料婦人在二零一八年罹患腦梗塞,配合醫生的治療吃藥,沒想到月經竟恢復正常。

老公擔心妻子健康出問題,於是到各大醫院檢查,卻檢查出懷孕,二人起初都不相信,所以沒有放在心上,但之後再檢查,證實已經懷孕四個月,而且寶寶十分健康,眼見這也是一條生命,便不顧家人的反對,決定生下孩子。然而,命運弄人,婦人今年因車禍癱瘓,養育重擔全落在丈夫肩上。

五歲的女兒早慧懂事,學着洗衣做家事,與父親相依為命。但隱憂如影隨形:夫婦白髮蒼蒼,能陪伴女兒多久?他們與成年子女關係破裂,若有一天離世,孩子將何去何從?面對未來,老夫婦早已規劃:教女兒獨立生活,儲蓄保險,甚至考慮將她託付給無兒女家庭。這份遲來的親情,滿是無奈與堅強。

排除了年齡問題,哪怕上述的夫妻明明很有心想養育孩子,但經濟、體力、甚至一場意外亦可以讓他們措手不及。像這例中的高齡生育,不僅是對體力的考驗,更是對家庭關係與社會支持的挑戰。社會又該如何切實地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