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澳門美食同業聯合商會認為,澳門作為「創意城市美食之都」,其核心價值在於本土特色、多元文化融合、中西交匯的歷史底蘊。然在經濟復甦下更出現旅遊區與民生區的經濟明顯落差,建議政府方面採取短期扶持四措施,另冀各有關權責部門從權責角度出發,持續改善及優化相關的服務。
澳門美食同業聯合商會指出,澳門美食業目前面臨「三高一低」的挑戰:高租金、高人力成本、高食材運輸成本與低消費人流。此外,「澳車北上」等政策推動澳人北上消費的同時也進一步分流本埠經濟內循環的消費能力,加劇了民生區食肆的經營壓力。為此,美食同業聯合商提出短期提振建議和中長期應對策略建議。
短期建議有四,旨於提振美食業經濟:一是重新推出電子消費券,精準扶持美食業,借鏡香港「夜饗樂」計劃,激勵本地市民與入境遊客進入民生區食肆使用,視成果再逐步推廣至其他行業,期全面振興民生區經濟;二是針對財務壓力加大的商號提供專業輔導與支持,幫助有財政困難關商號渡過難關;三是推出「美食+文化+旅遊」及「百年老店探秘」等社區旅遊線路及產品,刺激旅客進入民生區消費;四是推動夜間經濟,打造澳門版「深夜食堂」夜間經濟。
中長期建議涵蓋多部門,旨於繁榮餐飲業經濟:旅遊局設計多內涵旅遊路生兼顧最介美食;勞工局提供餐飲專業培訓及相關法規諮詢,以及放寬集團企業內部外勞調派限制;市政署加強食安監管及簡化發牌與工程申請手續;經科局續助老店創新及「澳門故事推介」;招商投資局加強美食的網絡推介及協同有關部門優化、簡化跨境小數量貨品通關程序。
美食業商會指出,澳門作為創意城市美食之都,不僅承載著獨特的飲食文化,更連結旅遊、經濟與民生的重要推手。然而,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和經營成本的上升,民生區的特色美食正面臨北部的挑戰。因此,政府與市場需要共同努力,制定並落實行之有效的措施,以確保澳門美食產業能持續發展。澳門的美食文化不僅是產業,更是一個城市的靈魂。政府與業界應攜手合作,共同推動美食文化永續發展,確保本土美食產業保留傳統特色的同時,也能順應市場、持續創新,讓「創意城市美食之都」這項殊榮得以長久延續,並成為世界旅客嚮往的美食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