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四月二十日,「珠海科協有約──科技追光講堂」二零二五年中國科學院科學家科普報告活動在橫琴華發容閎學校啟動。接下來六天時間裡,中國科學院專家將走進全市卅一所學校開展巡迴報告,為青少年帶來精彩紛呈的科普盛宴,預計惠及師生超過一萬五千人次。
該活動由珠海市科協、市教育局主辦,邀請了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盧漢清、潘春洪,空軍先進科技工作者、全國優秀國防科普作家傅前哨,北京師範大學系統科學學院教授狄增如等四位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專家,於四月二十日至廿五日在全市卅一所中小學舉行主題科普報告,聚焦「自動化技術與大資料處理」「人工智慧」「影像處理」「航空技術」「系統科學」等重要領域,通過生動有趣的案例和互動環節,深入淺出地講解前沿科技知識,為青少年打開探索科學世界的大門。啟動儀式上,主辦方向四位專家頒發了紀念證書。隨後舉行資助環節,容閎教育基金會為市科協二零二五年中國科學院科學家科普報告活動專案資助十五萬元,支持青少年科普事業發展。
「航母最怕甚麼災害?」「航母是進攻還是防禦性武器?」「艦載機在航母上是如何起降的?」首場報告活動上,傅前哨以「航空母艦與艦載機」為題,為現場四百餘名師生、科技愛好者帶來了一場兼具專業性與趣味性的航空知識盛宴。他通過生動的視頻演示、豐富的現場互動和激情洋溢的演講,講解了艦載機的起降原理、航母甲板佈局設計等專業知識,並結合我國航母發展歷程,展望了未來航母技術的發展方向。最後,他寄語同學們:「希望在座的同學們將來有機會登上航母這一『大國重器』,為保護我國領海領空安全貢獻青春和熱血。」
「艦載機起降涉及的彈射技術和阻攔索系統原來這麼精密複雜,通過這次科普報告,我感受到了國家國防科技的強大,也對今後學習物理知識更有興趣了。」橫琴華發容閎學校七年級學生黎俊傑說。同樣來自七年級的劉沐菁感歎道:「殲-20太酷了,原來我國自主研發的隱身戰機已經達到世界頂尖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