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康復者的求職路上往往面臨着很多社會上的偏見和自我懷疑。
阿強是一個精神康復者,過去曾從事過多份工作,包括售貨員、保安、餐飲和前台接待員,但未有一份工作可以做得長久,開始時阿強一直自怨自艾,認為在工作中,他經常遭遇冷落和排斥是由於自己患有精神疾病。由於精神疾病的污名化,有些僱主及同事對他的康復背景持懷疑態度,擔心他的精神健康問題會對工作產生負面影響,也因為同事的不理解導致發生不少衝突,最後無論因壓力太大而辭職或被辭退,都讓阿強感到沮喪及挫敗,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工作。
阿強開始主動參與不同的求職活動,並加入了一所職業訓練中心。他通過不斷的培訓及職業訓練,不僅幫助他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社會支持系統,而且提高自信心、學到了如何與人溝通及社交能力,從而幫助阿強融入社會和擴展人際網絡。
阿強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永不放棄的精神,終於找到了一份能夠發揮自己潛能的工作,並且在職場上獲得上司的賞識及同事的喜愛,在目前的工作崗位上已經堅持了三年。阿強的康復之路並不容易,向我們展示了康復者的力量和決心,但他也證明了自己的價值。除此之外,他將自己的康復經歷與工作相結合,成為一個朋輩支援員,為其他康復者提供支持和指導,分享自己的經驗。他的故事激勵着其他人,讓他們相信自己也能夠克服困難,實現自己的職業夢想。
阿強的故事也呼籲社會對精神病康復者持開放和包容的態度,精神病康復者也擁有無限的可能性,只要給予他們機會和支持,他們可以如常人一樣在職場上發光發亮,取得成功。
現時社會大眾仍對精神疾病有較多刻板印象,導致康復者在求職及工作期間遭遇許多困難與挫折,就業對於康復者來說是重要的復原指標,也是實現自我的途徑。精神復康者在復康後一般與正常人士無分別,希望社會大眾認識到康復者是有工作能力的。通過分享故事,我們可以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對精神復康者的平等和包容。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夢想。◇
(歡迎回電郵給予意見或查詢:info@arfm.org.mo或瀏覽本會網頁www.arfm.org.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