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白的長袖在風中劃出道道圓弧,鑲著寶石的腰飾隨著舞步搖曳,扎木聶旋律悠揚,盛裝的青年男女圍成圓圈,踏著變幻的節拍翩然起舞。
沒有入場券,不要求任何舞蹈基礎,只要加入這個跳舞的圓圈,瞬間就能被快樂的氛圍感染。
這不是雪域高原的節日慶典,而是中國西南「超級城市」成都的街頭日常。
街頭掀起「鍋莊熱」
隆冬時節的夜晚,成都街頭車水馬龍。這座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汽車保有量居中國第一位的城市,是中國西部最具經濟活力的地方之一。
順著人流,藏族姑娘向秋翁姆來到一環路南四段高架橋旁的錦外中心廣場,仔細整理好身上的藏袍,輕輕捋了捋髮髻,在藏語《歡迎曲》的悠揚旋律聲中,她步入「舞池」,加入到跳鍋莊的人群。
鍋莊,又稱為「果卓」「歌莊」,藏語音譯,原意為圓圈歌舞,是一種藏族傳統的集體舞蹈,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出生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的向秋翁姆從記事起就開始跳鍋莊。「小孩有小孩的創意,大人有大人的舞步。每逢節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舞台。生活雖然有苦有樂,但只要一跳起舞,心情就是暢快的。」她說。
2018年,向秋翁姆初中畢業後告別了金沙江畔的故鄉,進入成都鐵路衞生學校,她所在的班級裡有20多位少數民族學生。「大城市很好,但也會常常想家。」鍋莊成了許多高原孩子思鄉時的寄託。每逢週末,他們在操場上跳舞。「音樂一響起,就彷彿看到家鄉的雪山、牧場和青稞田。」翁姆說。
校門之外,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民眾進入城市。數據顯示,目前成都的少數民族常住人口超過38萬,少數民族人口年均流動量超400萬人次。在城市中奮鬥、生活的同時,他們也帶來故鄉的文化和傳統,街頭的鍋莊便是其中之一。
60歲的成都人劉蓉萍是深受「鍋莊熱」影響的老市民。「3年前去阿壩旅遊第一次跳,但特別喜歡那種氛圍。回到成都,發現原來很多人已經在跳了。」為了追上潮流,她報了3個舞蹈班,每天雷打不動地練習。她還交了不少藏族朋友,對藏裝也產生了濃厚興趣。「不打麻將,去跳鍋莊」成了她的快樂秘籍。
純粹的快樂
2021年,向秋翁姆進入四川衞生康復職業學院學習。2023年7月,她進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西藏成辦分院實習。
工作時,她穿著雪白的制服,穿梭於各個病房中;閒暇時,她們換上華麗的藏袍,繫上腰帶和掛飾,加入鍋莊的歡樂海洋。
距離實習醫院1公里的錦外中心廣場上,「卓熱查姆」團隊組織的鍋莊舞會每天風雨無阻地舉行。「穿藏袍的姑娘,你站到第一排去跳吧!」因為「卓熱查姆」隊長洛桑的邀請,原本有些羞澀的向秋翁姆和向秋曲珍成了舞會的常客。
「卓熱查姆」在藏語裡是「歡樂與壯觀的舞場」的意思。2021年,自小愛跳鍋莊的唐卡商人洛桑,找來兩位伙伴——開藏餐館的扎西和幼兒園老師雍吉,在錦外中心廣場上開始了自娛自樂。
他們將跳舞的視頻發到網上,吸引了大量關注。短短兩年,團隊核心成員就從最初的7人發展到37人,他們中不僅有藏族,還有漢族、羌族、彝族。「台柱」雍吉目前的「抖音」粉絲超過42.3萬,是成都街頭鍋莊的「頂流」之一。
沒有入場券,不要求任何舞蹈基礎,只要加入這個跳舞的圓圈,瞬間就能被快樂的氛圍感染。
最熱鬧時,小小的廣場上人們能圍出好幾層大圈,四五百人同時跳舞。舞會是公益性的,音響、燈光的費用由大伙湊錢。「在城市裡生活,每個人都有壓力,我們只想帶給大家一個釋放的舞台,感受純粹的快樂。」洛桑說。
跳舞時,向秋翁姆總感覺內心深處有抑制不住的快樂升騰。有一次,大家跳到一首快節奏的歌時突然下起大雨,卻沒有人停下,雨水和汗水打濕了衣服,每個人臉上卻綻放著笑容。
舞不停,愛延續
2023年11月3日晚,「卓熱查姆」的舞會剛剛結束,人群中一位常來觀演的中年男子突然倒地,循著驚呼聲,向秋翁姆和朋友向秋曲珍鑽進圍觀的人群,二人憑藉專業知識判斷男子有生命危險。
顧不上換下厚重的藏袍和飾品,她們立刻跪在地上,輪流對男子實施胸外按壓,30多分鐘的搶救將男子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這一幕被路人拍下並傳到網上,全網瀏覽量超過2000萬。網友評論,兩位鍋莊女孩是舞者,更是生命的守護者。
即將畢業的向秋翁姆決定先在這裡扎下根,找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先開拓眼界、練好本領,將來回巴塘為父老鄉親服務。」她也將繼續跳舞,希望藉著人們對她的關注,讓更多人瞭解故鄉巴塘。
遙遠的高原上,向秋翁姆一家已於2022年告別了金沙江畔的老屋,和全村一起搬遷到了巴塘縣城郊的新居。搬遷後的南戈新村如今是遠近聞名的溫泉民宿村。鄉親們依然跳著祖祖輩輩傳承的弦子鍋莊,但他們的生活早已與祖輩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