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通過 伊核決議中俄投反對票

 【香港中通社十一月二十一日電】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二十日表決通過美國與英國、法國、德國共同推動的伊朗核問題決議。中國常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李松發言闡述中方立場,強調武力和對抗解決不了伊核問題。

 該決議要求伊朗依據聯合國要求,向國際原子能機構開放核計劃相關場所並提供完整信息。當天,伊朗正式致函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宣佈開羅協議不再有效,並被伊朗視為終止。

 伊朗外長阿拉格齊稱,這些國家的舉動無視伊朗的互動和善意,損害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信譽和獨立性,並破壞了該機構與伊朗之間的互動與合作進程。

 李松指出,今年六月,以色列、美國悍然襲擊伊朗受國際原子能機構保障監督的核設施,導致伊核問題形勢出現重大逆轉。對這樣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惡劣行徑,國際社會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必須予以強烈譴責。國際原子能機構與伊方九月在開羅達成協議,恢復雙方在伊核問題上的合作。這一積極進展本應成為雙方全面恢復保障監督合作的重要契機。然而,英法德一意孤行,強行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機制,嚴重破壞伊方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的良好勢頭。伊核問題當前陷入困境,肆意使用武力、執迷對抗施壓的有關國家難辭其咎。

 李松強調,武力和對抗解決不了問題。伊核問題只能在充份尊重伊朗作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和平利用核能正當權利、確保伊核計劃和平性質的前提下,通過政治外交努力和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框架內的保障監督合作,才能得到妥善解決。歷史已經反復證明,在理事會強行推動對抗性的涉伊決議,只能火上澆油、雪上加霜。當前形勢下,理事會應努力推動伊核問題相關討論平穩進行,為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開展合作對話創造有利條件、為伊核問題新一輪政治外交努力營造良好氛圍,避免將伊核問題進一步推向對抗軌道。

 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參與投票的三十四個成員國中,中國、俄羅斯、尼日爾對決議投反對票,巴西、南非、印度、埃及、泰國等十二個發展中國家投棄權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