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東講西)特教的保護網 明俐

影視劇中那些違背教育倫理的極端案例雖屬藝術誇張,但現實中若出現教師以侮辱、欺凌等不當方式處理學生問題,無疑難辭其咎。特殊需要學生的教育,考驗的是教師的耐心、專業技巧與同理心,而非簡單的管理手段,完善的專項培訓與持續的經驗交流,是提升教師應對能力的關鍵。

學校作為教育實施的主體,更需守住責任底線。若學校已在政府部門註冊立案,明確接收融合教育學生,就必須制定完善的專項守則與操作指引。當爭議事件發生時,學校的核心責任是公正、全面地還原事件程序,無論責任歸屬,都應給出經得起檢驗的調查結果與處理方案,既還當事人公道,也以正視聽。缺乏明確規則與調查機制的「模糊處理」,不僅會激化矛盾,更會損害特殊需要學生的權益,辜負家長的信任。

特殊需要學生的教育無法單由一個單位負責,而是政府、學校、老師與家長的協同作戰。家長的陪伴學習、老師的專業尊重、學校的規則保障、政府的監管支撐,缺一不可。唯有四方各歸其位、各盡其責,才能為有特殊需要的學生築牢成長防線,為這班有特別需要的學生得到全面的支援和扶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