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圖書館 晁夕
圖書館,一個至少十年未踏足的地方,由「一戶通」的借閱記錄發現最後一次借書是在二零一四年了。
與圖書館的接觸要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別人去圖書館是看書看報紙雜誌,我是因為參加了圖書館小義工開始了我與圖書館的緣分。小義工一做就做到了高中畢業,每個週末必到圖書館報到,由整理書籍,協助導師與小朋友講故事做手工,到幫忙館員宣傳各項活動,圖書館成為我童年到青春期過程中最常踏足的地方。升大學後,機緣巧合下又到圖書館應徵了兼職前線人員,由書籍的查閱,條碼的分類,視廳室的管理,讓我對圖書館的工作更全面了解。圖書館呆久了,多少都培養出閱讀習慣,但隨着畢業出來工作後就沒有再到圖書館的時間了,看書也只是偶爾提起興致才看,閱讀量大大減少。
最近看見同事拿着從中央圖書館借來的書籍,對我來說歷史好悠久的感覺,我跟他說現在已經很少人會看紙版書,更不要奢論到圖書館借閱了,看電子書方便很多。同事說喜歡實體書的質感,還有就是借書可以逼自己在期限內看書,增加閱讀量。在沒有手機和電腦的年代,圖書館是很多人的去處,記得以前還有流動圖書車,每週都在固定時間停泊在家附近,每次弟弟都會去借書,那時候在哪裏借就要到那裏還,不像現在,借的書哪間圖書館都可以還,非常便民。
那天途經中央圖書館,回想起同事看書的畫面,心血來潮便進去借了兩本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回家,又開始我的借書之旅,希望我的看書之路可以維持下去。但不得不說,現在的圖書館多了很多設備,自動借還書機,供老年人老花眼使用的放大閱讀器,圖書館也不斷的在追上科技新潮流了。
圖書館,記載的是回憶;今後,記載的是對閱讀的堅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