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日在笑談中,常常以皇帝為標準,以飲食為例,每說:「某某富翁窮奢極欲,錦衣玉食,生活豪奢如皇帝。」又說:「某某人對女人多多益善如皇帝,三宮六院,女人多到記不清。」事實是否如此?女入了紫禁城是否從此飛上枝頭變鳳凰?奴僕如雲,錦衣玉食?未必!
撇開飲食衣飾不談,只提女人,便有研究價值;史書告訴我們,歷代皇帝都歡喜女人,故云:漢皇重色思傾國,如何能夠找到傾國傾城之貌?只好效法漁翁撒網,期望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十斤冬菇,必有香信。其實,女人太多,花多眼亂,一時睇漏了眼,便會走寶,以王嬙(王昭君)為例,皇帝宮中粉黛三千,皇帝看不完,要畫師把她們的容貌繪畫出來,乘機刮龍,宮女要畫中美麗,必需識做,否則把靚女畫成醜女,只配嫁給老番算了,王昭君事件,畫師便要被斬腦袋,是故清人劉獻廷有詩云:
漢室曾聞殺畫師,畫師何足定妍媸?
宮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單于君不知。
這首詩中,含有多少女人的眼淚?
到了清代,他們為皇帝選女人,另有一套:選秀女。
旗人之中,卑下的人家有女兒,必需送進宮中為宮女,何謂卑下?出身非貴族,像奴隸,包衣等等。
如選秀女,則包括滿洲,蒙古,漢軍等父親為首領,筆帖式,驍騎校,外任同知,游擊和駐軍副統領等,身無殘疾,且未纏足(旗人婦女,絕少效法漢人婦女纏足),凡任官職在外者,有女以為做旗人最好,世世代代,不勞而關餉,出糧,更可以對漢人欺欺霸霸,,當你知道你每一個女兒都要送給皇帝做奴棣做玩物時,你就知道味道。
選秀女也要看出身,世宧名門之女,每三年選一次,普通門第不高如包衣佐領的女兒,有幸者飛上枝頭變鳳凰,否則,長閉永巷,春花秋月,由青春少艾而滿頭白髮,從未嘗試男女間事,如何滋味?只好從想像中得之,所謂「君恩高厚」也者,還要看你自己的運氣。
凡是滿洲人,雖出外居官,無論多遠,到了十三,四歲,便屬適齡,過了十七歲,算是老女。便由家長護送進京候選,有些人駐在雲南貴州等偏僻區做官,也無例外,談到旅費,那是閣下自己的事。
皇家不管,只好從宦囊中自掏腰包 (你叫他們如何不貪污)送女兒讓皇帝蹂躪。(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