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東望洋山)有三大古蹟,分別是東望洋炮台,聖母雪地殿教堂和松山燈塔(東望洋燈塔)。
松山炮台曾是軍事基地,炮台上建有聖母雪地殿教堂和東望洋燈塔,位處高地當然還有其他軍事設施。
從金蓮花廣場向上望,便看到聳立在松山之巔的巍峨白色燈塔和教堂,松山燈塔是下闊上窄的圓柱形白色燈塔,塔身是有黃色的線條點綴,紅色的頂端更顯得雄偉挺拔,每晚燈塔會射出光芒向海上給漁船引路。遙望美景會有推動人們親身接觸的動力,正藉秋高氣爽的農曆九月,可作重陽登高的準備。
以往的重陽節,松山燈塔會開放讓市民和遊客參觀,為此在重陽節那天,我準備到上燈塔參觀,我由松山健康徑步向水池斜坡,往上行到松斜坡,沿途會經過鎖上鐵閘的防空洞出口,在松山砲台下的山腳,看到防空洞的入口,政府將原先封閉的防空洞整修後,闢建為「松山防空洞展示廊」,但現時是因維修而暫停參觀的。
松山砲台有幾個地方可上,而我是從防空洞旁邊的小徑,步向曾是軍事禁區的炮台,炮台依山勢而建,呈不規則的平面,而炮台的防護牆是由規則的花崗岩石塊砌成,位於高地的松山砲台,曾經起到保護船隻安全往來澳門的作用。
15米高的燈塔從外觀已知它分成三層,遊客雖多,但燈塔仍是重門深鎖,遊客只能在戶外拍照,此處位於高地,有自然的美麗景色拍攝,而我帶着遺憾地飽覽當下的澳門美景。看着白色燈塔再從網上收集燈塔的圖片,知道燈塔內有迴旋梯連接垂直的空間,此梯可直上塔頂,燈塔頂設置巨型射燈,東望洋燈塔是中國海岸第一座現代燈塔,其所處經緯亦為澳門在世界上的地理座標。
與炮台同時期建造的白色聖母雪地殿教堂(Capela de Nossa Senhora da Guia),具羅馬風格的建築特點,也因為只能參觀而不可拍攝教堂裡面的環境,但遊客可貼近玻璃門向內拍攝。聖母雪地殿教堂歷史悠久,長方形的教堂有兩側牆身較為厚大,以扶壁來承托筒拱結構的屋頂,屋頂外形以紅瓦鋪設,有主祭壇右側設有祭衣房,地方狹窄但也有唱詩台。教堂兩邊壁柱加上三角形山花,還有四瓣型花窗和白色外牆,壁柱和山花以黃色點綴。眼觀的與網上描述相同,教堂內壁有中式描繪聖經故事和人物的壁畫,亦有描繪中國風格的石獅和盆景樹,亦有蝙蝠等圖案,是這教堂獨有的中西文化融合的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