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提出的五點建議 推動亞太合作共贏

 【香港中通社北京十月三十一日電】(特約記者 莊恭)十月三十一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第一階段會議在韓國慶州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題為《共建普惠包容的開放型亞太經濟》的重要講話。內地學者認為,講話內容聚焦經濟,提出的建議主張層次分明,既回應了國際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也突出了在合作與發展中尋求共贏的導向。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各方要堅守亞太經合組織促進經濟增長、增進人民福祉的初衷,堅持在開放發展中分享機遇、實現共贏,推進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構建亞太共同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潔認為,APEC定位以經濟合作為主,但由於成員發展水平差異較大,難以形成類似東盟的制度化機制。盡管如此,APEC在引領議程、凝聚共識、促進協調等方面仍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次APEC會議也為中美、中韓等國提供了對話契機,在緩和緊張、穩定預期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習近平提出五點建議,一是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二是共同營造開放型區域經濟環境,三是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四是共同推進貿易數字化綠色化,五是共同促進普惠包容發展。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周密表示,這5點建議很全面,充份照顧了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發展現狀,既有對現有國際多邊經貿體系的維護,使各方有規則所依,為市場提供穩定的環境,又有對於創新發展的建議,為創新要素在經濟發展中提供支持。同時,呼籲各方採取積極的共同行動,要穩鏈固鏈,而不是以斷鏈來維護自身短期利益。

 張潔認為,產供鏈已成為中美戰略博弈的核心戰場之一。美國持續實行「脫鈎斷鏈」「小院高牆」等做法,對中美雙方乃至全球經濟產生實質性衝擊。當前經濟泛安全化的情況令人擔憂,周邊國家在選擇參與哪一方的產業體系時,實際上也在被迫「選邊站隊」,使得區域經濟的依存關係更加複雜。中國維護產供鏈穩定暢通與全球多邊貿易發展,實際上為很多擔心中美博弈影響的中小國家提供了穩定性和確定性。

 周密表示,當前全球供應鏈在面臨外部壓力和挑戰的情況下,已在迅速重構。在此過程中,有些國家態度猶豫不決,考慮是否繼續支持全球化。自由開放是亞太地區當前實現經濟繁榮,能够引領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如果某些經濟體選擇了對抗、保守、封閉,就有可能破壞亞太地區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對此,中國的倡議是重要提醒,鼓勵各方保持原有的開放基因,增強信心,減少自身的發展猶豫。

 習近平在講話中稱,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制定「十五五」規劃的建議。中方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亞太和世界提供新機遇。

 二0二六年,中國將接任亞太經合組織東道主。張潔指出,中國可以此為契機,利用主場外交機會更主動地塑造全球多邊主義,從而對衝「逆全球化」趨勢,進一步為全球增進確定性與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