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熟日常)流動的邊界   葉子飛		
	
	
澳門的街道正在變成流動的地圖,很多車身懸掛着內地、澳門和香港車牌,這些並置的金屬牌照在陽光下反射出不同的光澤,像多種方言在同一空間裏平和共處。
清晨的街道上,懸掛兩地車牌的車輛排成整齊的隊列。車燈在晨霧中連成光帶,如同連接不同空間的紐帶。發動機低鳴聲此起彼伏,彷彿在演奏一首關於流動的序曲,這些車輛將在日出前出發,駛向橫琴的新園區,或是港珠澳大橋那頭的繁華。
停車場成了微縮的展覽館,老舊的澳門本地車停在嶄新的粵港澳三地車牌旁,像不同時代的對話。有些車身還沾着珠海工地的塵土,有些則帶着香港山頂的晨露。這些移動的金屬容器,正以前所未有的頻率改寫這座城市的邊界定義。
以往被視作長途旅行的目的地,現在成了日常通勤的選擇。早晨在澳門喝咖啡,中午在橫琴開會,傍晚到香港赴宴──這種生活模式正在重塑人們對距離的認知。這些流動的車輛也在改變城市的作息。二十四小時通關的口岸讓深夜的街道依然車流不息,生活的半徑在輪胎的滾動中不斷擴展。
夜幕低垂時,停滿兩地車牌的小區停車場亮起點點燈火。那些歸來的車輛帶着不同城市的氣息──廣州的暖風、香港的海霧、中山的細雨,都在這個夜晚沉澱下來。明晨,它們又將載着澳門的故事,駛向更遠的遠方。
在這座曾經被海域環繞的半島上,車輪正在繪製新的地圖。它們用軌跡證明:邊界可以既是存在的,又是可逾越的;家園可以既是扎根的,又是流動的。當引擎啓動,所有的遠方都成了可能的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