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月廿四日電】(曾玥、孔令佑、程宇)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廿四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社會各界人士前往送別。
當天的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莊嚴肅穆。禮堂上方懸掛著黑底白字橫幅,上書「沉痛悼念楊振寧先生」,橫幅下方正中是先生的遺像。楊振寧的遺體安臥在鮮花翠柏叢中,身上覆蓋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遺體前襬放著其夫人翁帆等家人敬獻的心形花籃,花籃的緞帶上寫著「我們永遠懷念您」。
上午八時許,天氣陰沉、寒風冷冽,禮堂外已排起長隊。人們胸前戴著白菊,緩步走進禮堂,向先生的遺體鞠躬。前來送別的,有楊振寧生前的友人、同事、學生,也有素未謀面的年輕人和老者。
香港中文大學統計系創始人、清華大學傑出訪問教授湯家豪向中新社記者回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的十多年內,楊振寧每年有近三個月的時間在香港中文大學工作,其間二人結識。此後,湯家豪受楊振寧之邀擔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基金會董事,多年來經常赴京交流。
思維清晰、眼光敏銳、性情隨和是湯家豪對楊振寧最深的印象。「他為人高尚,是一個真正的君子。」說話間,這位白髮老人已淚濕眼眶。
二十世紀三時年代,楊振寧在北平崇德中學(現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學)唸書時,第一次接觸到「二十世紀的物理學」。同為崇德中學校友的北京市民胡明專程趕到八寶山送楊振寧最後一程。
年至耄耋的胡明感慨,楊先生晚年在清華大學為本科生講授「普通物理」課程,這種誨人不倦的精神實在難得。
清華大學科學史系博士研究生陳多雨帶著女兒前來緬懷。他認為,為楊振寧先生送行對女兒來說是「生動一課」。「楊振寧先生所展現的卓越原創科學精神,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
楊振寧常將自己的人生比作「一個圓」。他生前喜愛並親自翻譯英國詩人艾略特的詩,其中一句是:「我的起點,就是我的終點;我的終點,就是我的起點。」
而在陳多雨看來,楊振寧先生留下的豐厚思想仍待後人深入挖掘。「今日我們在此送別楊先生,這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更深刻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