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臺灣旅遊,十年之後再次到阿里山日月潭清境農場,感覺變化不大,但人真的少了,整個旅遊市場更似蕭條。和的士司機聊起,才知道臺灣股市雖然創新高,但都是以半導體帶動,其他各行各業都在苦撐。
猶記得初玩電腦的時候,全球硬件市場中,臺灣主機板產業的地位無人能及。那時候「砌機」,主機板就只會在華碩、微星、技嘉三家中選擇,全球超七成主機板源自臺灣,其中這「三巨頭」佔據市場主導地位,成為全球PC產業鏈的核心樞紐。
一九九九年,打算更換第二部電腦的時候,又遇上「九‧二一」大地震。臺灣的生產基地遭遇重創,由於全球八成主機板貨源依賴臺灣,供應中斷迅速引發連鎖反應,記憶體晶片價格單日大漲,個人電腦終端售價隨之攀升,全球PC市場陷入短暫恐慌。那時候連顯示卡、音效卡都提升了,原本一萬元的主機價格可以提升到一萬一千以上,對於當年低收入的人群,是一個極大的震撼。
地震再可怕,但也未足以撼動臺灣主機板產業的根基,因為年輕人又好,企業也罷,全世界對於電腦的剛性需求特別大,要與人溝通,就要上網,要上網,就一定需要電腦。這種躺贏的情況,一直到智能手機的浪潮才改變。移動終端逐漸取代PC成為主流上網設備,全球主機板需求持續萎縮。除了挖礦和電子競技外,消費者不再執著於組機升級,曾經紅火的DIY市場日漸冷清,「三巨頭」的核心業務遭受重創。
成功的企業都不會坐以待斃。華碩率先提出全方位AI企業戰略,以AI技術重塑產品競爭力;微星、技嘉也緊隨其後,將研發重心轉向AI運算相關硬體。從曾經的主機板霸主到如今挑戰AI的賽道,臺灣「三巨頭」的轉型之路,既是全球科技產業迭代的縮影,也見證了經濟再差,科技還是仍要發展,臺灣整體經濟氣氛冷淡,但時代浪潮中,只要有企業存在韌性與求變,同樣會帶動股市上升,也帶動了附近的樓價、租金、物價共同上漲。
他們發展的AI我尚未用到,過去使用的主板早已淘汰,但物價的上升,作為遊客也深深感受得到。果然,記憶也許會騙人,但荷包的感覺,最為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