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騷小話兒)​心領不如親手領   喬捷

前老闆大概知我不愛月餅,中秋前發語音短訊時是說:「我準備了月餅給你,不知你想不想要?」如果是以前,我可能會坦白說不喜歡吃月餅,心領了,並以感謝結束對話。這回我思考了一下,最後把心裏話簡化成英文一句:「感謝先生。」

領情,能夠手領最好就不要心領,老人家其實已是一心送東西給自己,沒必要掃興。開開心心的收起,真心誠意地感受對方的關心和重視,這樣的往來就很好,沒必要把肚皮話也說出來。四十以後,能一直穩定維持的關係,其實大家都知道對方底細。到今天,中秋還會收到月餅,端午糭也每年準時到,可見喜不喜歡吃是我個人的事,把心意送出才是對方心思。過後我是用來送家人朋友抑或宴客,其實送禮方根本不介意。這樣有來有往,他日過節時,若我們會以同樣的方式記住對方,相信人家也一樣的高興。

以前有個中秋笑話,一盒月餅送出去,收的人像玩接力賽,把月餅當接力棒,一棒一棒的交到下手,最終月餅返回到最初送禮的人手上,讓他哭笑不得。送禮的人錯在哪裏?錯就錯在他自己在月餅裏動了手腳,加了識別,何必呢!這世上何止不要輕易考驗愛情,甚麼感情都不要輕易測試,想多了就無趣。網上有個流傳多年的加菲貓故事,講牠和主人失散,結果被賣到寵物店。最終某日,寵物店進來的正好就是牠主人。故事結局是主人再次把加菲買回家。為甚麼主人走進寵物店?主人沒人說,加菲也許沒去想。有不識趣網友說,如果她是貓,即使最後不歡而散,也一定要主人講個清楚。說話的人可能不知道,有些事開心愉快領情,未來就有更多希望;非要事事較勁,雞蛋是能挑出骨頭,但氣氛也就壞了。交往是講日久見人心,凡是好意、凡是人情,該領就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