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行雲)人生長恨水長東  馬不前

前幾天,我到九龍油尖旺一帶經過,本擬到書店看看有無合適的書,以消長夏,不料大失所望,舊書店蹤影消失殆盡,碩果僅存幾家傳統書店,陳列出來的書,大多不適合我們一輩老餅的胃口,沒奈何,只好頹然而返。回想起從前的日子,袋中有幾文錢,便思量去淘寶,前去文明里,西洋菜街的二樓書店,碰碰運氣,有時,淘到畢倚虹,張恨水等人的舊著,為之大喜過望,時至今日,這樣的好運氣,只能求諸夢寐了。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文壇兵分兩路,上焉者為嚴肅的文藝作品,如:魯迅,郭沫若,巴金等人的作品。另一路被稱為鴛鴦蝴蝶派作品,如衛春秋的《海角紅樓》,張恨水的《金粉世家》,畢倚虹的《人間地獄》等,我最歡喜的是張恨水的《春明外史》,我並不認為張恨水的作品全是鴛鴦蝴蝶類,我只能稱之為通俗文藝作品。

我歡喜張恨水的通俗文藝作品,並非由於其作品內容曲折,故事變化多樣化,而是其筆下故事中的主角大多是小市民的喜怒哀樂,不失其真面目與真性情,能緊貼地氣,遠離虛虛幻幻的蜃樓海市。

前人的小說,多有章回目錄,但並非每本書的章回都文彩斐然,不少只是敷衍塞責,這類敝端,賢者不免,甚至名著如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也有一些章回俚俗不堪者,而張恨的小說,大多精彩絕倫,例如:「對影三人,夕陽無限好,依山一笛,高處不勝寒。」令人為之拍案叫絕,據說:張恨水少時,求學於舊式書塾,曾經下過苦功,故其國學根基,遠勝於一般腹中墨水不多的半吊子文痞,張成名後,許多小說作家效法他使用章回為目錄,但成功者不多,這一點,許多吃寫稿飯的人都自愧不如。

有一個時期,文壇吹起寫歷史小說之風,老作家姚雪垠寫「李自成」,當他寫李巖時,便文彩斐然。如果要落在二月河手中,二月河絀於國學,便出醜露乖,而張恨水的《春明外史》,寫男主角楊杏園吊唁情人梨雲輓聯則極為讀者喝彩;「十載揚州,都成幻夢,對伯牙琴,季子劍,司馬青衫,問誰是我知音?誤煞張緒當年,洗面空揮秋士淚。一江春水,無那多愁。想斷腸花,沾坭絮,相思紅豆,恰莫如卿薄命,若教玉環再世,投懷休作女兒身。」腹中墨水少一點的人,不易解釋得出來,更莫談撰寫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