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大研數碼指紋技術 在自動駕駛等應用
【香港中通社十月十六日電】(記者梁嘉軒)香港中文大學十六日發佈,該校電子工程學系團隊以碳納米管為基礎,成功研發晶片級可重組「實體無法複製功能」(PUF)數碼指紋技術,能更有效抵禦針對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攻擊,有望在自動駕駛、機械人、無人機和物聯網等場景應用。
研究人員指出,PUF是一種物理函數,又被稱為硬件的「指紋」,其操作方式無法透過製造相同硬件來複製。在特定輸入與條件下,PUF利用硬件製造過程的微小隨機差異,產生一組物理上不能複製的數碼指紋輸出,作為獨一無二的識別碼。
然而,傳統矽製PUF在熵、可重組性及抵禦人工智能攻擊方面有局限。因此中大的研究團隊利用碳納米管在製造大規模可重組儲存設備硬件過程中的隨機特性,開發出既無法複製又能動態重組的PUF。
研究團隊成員劉楊表示,團隊設計了碳納米管可重組儲存設備器件,以構建原型PUF。這種PUF在隨機性、獨特性及穩定性上表現出色,超越現有技術。據介紹,基於碳納米管的優勢,團隊開發了一種用於自動駕駛汽車通訊網絡的密鑰交換協議作為概念驗證。在模擬香港中環的自動駕駛網絡中,實現了快速身份驗證、低計算負擔和極低延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