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在非洲「高山之國」挖隧道 閆然

 7月,非洲南部「高山之國」萊索托正值冬季。天色漸暗,細雪、冰雹落在位於萊索托東北部的莫霍特隆山區盤山公路上。中國工程師張智峰在公路上指揮著一支運輸車隊,小心地通過彎道。車隊運送的是一台由中國製造的盾構機,總長325米,整機重量1200噸。設備從南非德班港登陸非洲,再通過陸路運抵萊索托項目現場。

 張智峰是波利哈利輸水隧洞建設項目波利哈利進口區域硬岩掘進機(TBM)工區主任。這是他第二次帶隊運輸盾構機穿越萊索托的山區。路程不算長,但這種定制設備運輸難度遠超普通設備,車隊行進速度不快,經常「走到哪裡,住到那裡」。

 途中,張智峰告訴跟隨車隊的記者,在這種複雜路段運輸設備,「主驅動、刀盤等關鍵部件,都需要平衡配重,提前探查好路線坡度」。

 波利哈利輸水隧洞建設項目是萊索托高地供水項目二期工程,完工後將把萊索托山區豐富的水資源定向引入南非豪登省及周邊地區。作為南部非洲內陸國家,萊索托四面被南非「環抱」,東部四分之三的國土是山地,最高海拔3482米。高地供水項目是萊索托和南非最大雙邊基礎設施項目。

 輸水隧洞建設項目由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牽頭,聯合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和南非本土企業UNIK組成聯營體共同實施。聯營體名叫「Kopano Ke Matla(KKM)」,在萊索托塞蘇陀語中意為「團結就是力量」。

 據工程人員介紹,隧洞全長38公里。考慮到極硬岩、距離長等特點,項目設計採用兩台TBM從波利哈利進口區域和凱瑟出口區域相向掘進。張智峰帶隊運送的第二台TBM進場後,項目將正式開始雙線掘進。

 在隧洞另一頭,首台TBM已運行半年多。凱瑟出口工區TBM工區主任王宗濤穿梭在駐地與巡檢通道之間,帶領掘進、維保、運輸、皮帶巡檢四隊人員三班倒趕工。掘進過程中,每前進一點,都面臨新的挑戰。「前面岩石不斷往下掉。」接到工友報告,十餘年從業經驗讓王宗濤快速給出解決方案——「先危石排險,初噴混凝土閉合岩石,走前多觀察。」

 施工隧洞中陰暗,不時有湧水,圍岩也不穩。掘進過程中,碎石打在鋼板上咔咔作響。筆者在悶熱的監控室內站了5分鐘,後背就濕透了。面對這種工作環境,王宗濤回答,「習慣了」。

 走出隧洞,天氣突變。「要下雪了。我太太是南方人,她和孩子都喜歡雪。」王宗濤說,「這是咱中國的承建項目,咱們自己建造的TBM,工程一定要幹好。」

 在工地上採訪四天,筆者近距離觀察盾構機運輸,體驗工地生活。在工地上,最輕鬆快樂的時候莫過於開飯。食堂裡,米飯、麵條、水餃與當地的木薯、土豆泥等主食一應俱全,在高原清冷的空氣中冒著熱乎氣。中國、萊索托、南非等國的工友們一起有說有笑,共同享受這忙裡偷閒。

 當地工程師蒙措·萊比察的出生地就在工地附近。萊比察說,項目開始後,中國企業不僅幫當地村莊新修了道路,中國同事還會買衣服和鞋,送給村裡的學生,為當地修繕了足球場、診所等。

 項目總工程師靳俊傑說,輸水隧洞建設項目普通員工本地化比例不低於99%,為當地創造1800多個就業崗位。項目制定了完備的技能培訓計劃,預計在三年內投入4400多萬萊索托洛蒂(約合247萬美元)培養技能人才,目前已有500餘人次接受培訓後返崗。

 「在萊索托,大型基建工程不多見,不論從經驗、技術還是管理模式來說,中國工程人員都要與當地員工邊溝通邊幫帶,才能把項目幹好。」面對寒冷天氣帶來的主材運輸困難、語言不通和工期壓力,靳俊傑說,「每個工程都有苦和累,也都有順和樂」。

 2019年,萊索托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近年來,莫塞公路等項目對促進萊索托發展發揮重要作用,深受當地民眾歡迎。

 目前,中國正是盛夏,而遠在南部非洲的中國工程人員正在風雪中作業,用中國技術、中國方案改變著南部非洲的基礎設施狀況,為改變萊索托這個「高山之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與民眾生活改善貢獻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