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九月十八日電】(記者王豐鈴)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十七日正式簽署共同戰略防禦協議,規定任何對其中一國的攻擊將被視為對雙方的攻擊。受訪學者認為,協議簽訂對中東和南亞格局均產生影響,增強了阿拉伯世界反抗以色列侵略的決心和信心,也使印度處於孤立,整體形勢對巴基斯坦更有利。
沙特阿拉伯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與到訪的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謝里夫當天發表聯合聲明稱,協議體現兩國加強自身安全、實現地區及世界安全與和平的共同承諾,旨在發展兩國防務合作,加強對任何侵略行為的聯合威懾。
巴基斯坦是擁核國家。當被美媒問及巴基斯坦是否有義務根據該協議向沙特提供「核保護傘」時,沙特官員回應稱,這是一項涵蓋所有軍事手段的全面防禦協議。
以色列上周襲擊卡塔爾,引發中東震動,加深了海灣阿拉伯國家對美國提供安全保障的擔憂。阿拉伯和穆斯林主要領導人在多哈舉行緊急峰會,急於推動地區軍事一體化,以應對以色列的軍事威脅。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劉宗義十八日對香港中通社分析,沙特與巴基斯坦均為穆斯林國家,且都信奉遜尼派,過往關係就極為緊密。巴基斯坦軍隊作戰能力較強。常向沙特提供雇傭兵,助其增強國防力量。沙特富有,作為巴基斯坦金主之一,提供大量貸款和援助,助其處理債務危機。且沙特與美國交好,從美西方購入最先進戰機後,會為巴空軍飛行員提供試飛,助其提升技術和作戰能力。
劉宗義指出,以色列攻擊美國密友卡塔爾時,美國預警機和防空系統處於「睜眼瞎」狀態,使美國失去「保護者」信譽。而以軍袖章上,繪有所謂「大以色列」地圖,將沙特北部地區囊括在內,令沙特極為擔憂,必須尋找信得過的穆斯林兄弟保護。巴基斯坦與印度混戰後,已展現優秀作戰能力,在穆斯林世界地位大幅提高,成為海灣阿拉伯國家爭取的保鏢。
至於會否提供「核保護傘」,劉宗義認為,以色列若要打沙特,無需用核武器,出於對等反制原則,巴基斯坦也無必要用核武器助力沙特。
這份共同防禦協議的簽署,對中東和南亞格局意味著甚麼?劉宗義表示,巴基斯坦通過該協議,正式表明介入以色列與中東穆斯林國家之間的衝突,增強了阿拉伯世界反抗以色列侵略的決心和信心。南亞方向,印度處於孤立狀態,中東國家會掂量與巴方安全合作,或減少對印度投資。巴基斯坦境內的恐怖主義組織和分裂組織,有不少都曾有石油國背景,未來也會得到遏制。南亞地緣政治格局發生了變化,整體形勢對巴基斯坦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