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勢經文)先鋒者  方道源

上一期說了很多沉醉在專業領域,卻未能抽身的音響品牌,今次輪到曾經絕對壟斷的行業神話,曾經嘗試過轉型的Pioneer (先鋒)。

曾幾何時坐進別人的車,車主會輕輕拍兩下:「這是先鋒的,頂配才有的。」那時的汽車音響像塊未開墾的荒地,先鋒壟斷着技術,卡帶的防震技術、CD機的讀取速度,將「車載音響」從「能聽響」變成「值得聽」。

二零零零年代初,車企們幾乎形成默契,標榜高端必裝先鋒。無論任何汽車,都把「搭載先鋒音響」印在宣傳冊最醒目的位置。先鋒絕對是壟斷的王者,不過他也意識到單靠音響,難以持續,需要綜合業務的發展,可惜押錯了注。

二零零六年,當時CRT電視開始式微,平板電視形成LCD、Plasma兩雄爭霸的時代,先鋒押注Plasma技術,覺得「畫質才是未來」。數億研發費花下來,卻沒料到LCD液晶屏幕降價比時代的翻臉還快,結果輸了,倉庫裏堆滿賣不動的Plasma電視時,還幸,他們還有汽車音響市場。

但汽車領域的風向再次轉了,新能源車開始蓬勃發展,電力和電子水平不斷升級,配套的科技也自然提升,它們要的不是單純的音響,而是能聯網、能語音控制的智能系統。

新能源汽車用Android系統統領了導航、娛樂、車控,先鋒的CD主機頓時顯得像個老古董。曾經的「必須裝」,變成了「可選項」,年輕人寧願用手機連藍牙,也懶得換張CD。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自我「捲起來」,連帶也將先鋒捲垮了。

最近,先鋒音響被臺灣企業收購了。曾經靠壟斷站上山頂,也因錯判摔進山谷。他想過轉型,但轉型這件事,從來不是換個標籤那麼簡單。就像當年Plasma屏幕的殘影還沒褪去,智能車載的浪潮已漫過腳背。市場從不為「曾經輝煌」留位置,那些被時代甩在身後的品牌,背後總站着一群不願放下地圖的探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