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響「AI交響樂」 智能體為何這麼火?

 【中新社上海七月二十九日電】(記者 鄭瑩瑩 劉育英)為期四天的二0二五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展覽于二十九日在上海落下帷幕。

 在二0二五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主論壇上,Relativity Space執行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預測,未來兩年,行業將湧現一大批智能體。

 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展覽中,記者走訪也發現,智能體「密度」確實很高。何為智能體?為何推出智能體?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王愛華指出,智能體作為大模型的重要應用形態之一,把模型的技術能力轉化為任務執行的能力,來契合行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的種種需求。

 大會期間,中國移動發佈靈犀智能體2.0。訂機票、選酒店、查攻略、比價格、填地址、約餐廳、排日程......人們時常需要在多個App之間來回跳轉,而靈犀2.0能將複雜流程拆解成「最小動作」,再把這些動作串成「完整任務」,任務執行就變成了用戶「一句話的事」。

 瞄準內容生成需求,初創企業自由量級推出智能體產品PI。自由量級首席運營官楊疆在受訪時稱,現實場景複雜、信息量龐大,智能體的出現,就像奏響「AI(人工智能)交響樂」,以協作的方式,完成具體場景裡的複雜任務。「大模型是這首『交響樂』的一部份,比如要完成某一任務,需要調用視頻生成、圖片分析等多個大模型。」

 星環科技在大會現場展示了「智能體實戰課程」。展台工作人員何?秋在現場給記者演示了一下智能體的運作原理。「任務可拆解」「內容可定製」是其介紹的關鍵詞。她表示,結合內部高質量數據庫以及外部實時數據,智能體可以幫助用戶在短時間內凝練產業情況,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為智能體服務的平台也在湧現著。專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領域的創新企業PPIO在會上發佈了一款智能體沙箱,加速智能體應用的開發和規模化落地。據展台工作人員蔣鑫介紹,智能體在執行任務的時候,需要拆解指令,在這個過程中,它會自己產生一些代碼,因核心內容的敏感性等原因,智能體需要一個安全的、隔離開來的執行環境。該沙箱就相當于在雲端給智能體開闢了一個「單獨的隔間」,以免受到外部系統的干擾。

 北電數智在會上發佈「新天.智能體平台」,提供全棧式AI智能體開發服務。北電數智高級副總裁楊震表示,這一智能體平台依託其大模型服務和可信數據服務能力,能夠有效整合企業底層系統和數據,打破數據煙囪和信息壁壘,為各行各業提供「更懂行業」的智能體開發解決方案。「智能體平台不是簡單理解指令,而是洞察意圖,通過把任務拆解到不同智能體上,來聯動完成一個複雜任務。」◇